本篇文章1296字,读完约3分钟

龙虎网新闻“从南到北一贯防止咸潮来到阜东。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防止家里的灾难,每次涨潮都会想到宋公。” 1941年黄海之滨流传的民谣,至今仍广为人知。 其中所说的宋公到底是什么人? 宋公堤背后发生了怎样的惊天动地的故事呢?

“《红色宣讲映初心》第三季⑮:风雨宋公堤”

这必须从1939年的海啸开始。 阜宁县志称,这场海啸巨浪涌动,铺天盖地,仅阜宁县就有一万多人死亡,苏北人民流离失所,悲痛欲绝。 1940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为民建设堤坝的重任落在了首任县长宋乃德的肩上。 新政府成立后,将尊重民意,召开参议会,广泛讨论堤坝建设的议题。 但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恣意中伤谣言,也有人对抗日民主政府是否认真修路抱有警惕。

“《红色宣讲映初心》第三季⑮:风雨宋公堤”

宋乃德在激情的驱使下说:“无情的海啸年复一年地摧毁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历代统治者也在疯狂征战,不顾人民死活。 我们共产党是为民众谋利益的,这个堤坝一定要修好! ”但是,会议从下午3点到晚上10点,重复了8个小时的讨论,反对者依然占多数。 到了第二天下午,宋乃德再次表明了建设堤坝的决心,并大胆做出了决定。 堤坝建设费用不是人民负担,而是以盐税为抵押发行公债100万元,日后由政府偿还,同时以劳动者的代价执行煮饭,民工每挖一块土按2角7分支付报酬。 会议终于一致通过了修堤坝的方案。

“《红色宣讲映初心》第三季⑮:风雨宋公堤”

1941年5月15日,筑堤工程在黄海边开始。 面对建造如此巨大堤坝的军队,粮食和饮水一时成了最大的困难。 宋乃德立刻派出负责人组织了几十辆牛车,从三十多里外日夜送水。 新四军第三师团长黄克诚也在军粮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分批调来12万斤粮食送往工地。 筑堤工期过半,连日来猛烈的暴风雨,三分之一的民工身体发病,工程完全停滞。 得知这个消息后,得了疟疾的宋乃德焦急万分,不顾医生的再三劝阻,马上在雨中走去了工地。 从县政府到工地60里的路平地水深2尺,宋乃德从马背上倒了几次水,终于浑浑噩噩赶到了工地。 他住在工地几天后,风雨交加,心急如焚,虚弱得几乎不能行走,终于在昏迷中被一辆独轮车送回县政府。 消息一传,民工没有动员和说服,又一个接一个地回到了工地。

“《红色宣讲映初心》第三季⑮:风雨宋公堤”

但是在工程接近结束的时候,敌人的破坏从地下变成了公开的行动。 工地指挥陈振东被叛徒出卖,被土匪绑架。 面对匪徒的拷问,他大义凛然,一点也不害怕,说道:“要是要杀我,请带我去河堤。 我是来筑堤的。 现在为筑堤而死,死而无憾! ’匪徒们愤怒地砍下他的双脚,用绳子活着绞死,扔进黄海。 陈振东牺牲的第二天,经过坎坷的海防堤终于全线竣工。

“《红色宣讲映初心》第三季⑮:风雨宋公堤”

新堤坝建成的一天晚上,海啸再次涌来,就像是有意布置的实验一样。 但是,新海堤在狂风巨浪的冲击下纹丝不动,巍然屹立于盐阜大地海岸线,沿海人民欢欣鼓舞,为赞颂共产党、新四军、抗日民主政府的伟大功德而奔走。 当地人为了感谢县长宋乃德在筑堤时的辛苦,将新堤坝和当时范仲淹建造的“范公堤”差不多,被称为“宋公堤”,购买巨石建造宋公纪功碑。

“《红色宣讲映初心》第三季⑮:风雨宋公堤”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党和政府多年的不断建设,现在堤坝焕然一新,忠实地守护着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我们追寻当时宋公堤的雄伟姿态可能并不容易,但作为红色精神,它将永远横亘在人类身上,代代相传。

标题:“《红色宣讲映初心》第三季⑮:风雨宋公堤”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