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1字,读完约4分钟
一打开栏,() gt; >; >;
农业基础牢固,发展迅速,潜力雄厚。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做好“三农”工作,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为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决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稻子丰收,瓜果芬芳。 我们即将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庆典的时候,本报开设了“庆丰收迎来小康”的专栏,发布了来自农田地头和农户小医院的报道,与广大网民一起感受泥土的芬芳,与农民群众分享丰收的喜悦。
初秋,记者沿着新建的水泥公路,来到镇江市丹徒区高资街道港台村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试种的40亩软玉1号已经齐穗。 这个水稻成熟期早,10月1日可以吃到新米。 》田间检查水稻生长情况的港台村党总支书书记张志青表示,还有360亩新的日光米将于10月下旬开镰,为村集体增加25万元的纯收入。
位于茅山老区的水台村曾经依山而食山砍山,大小采石场不但没能清除村子里的“穷帽子”,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水台村必须变革,必须从土里挖出‘金块’。 ”年10月当选为村党总支本后,张志青邀请“最美的奋斗者”赵亚夫为水台村把脉。 经过实地调查,赵亚夫提出了利用自然资源,种植有机大米的快速发展思路。 年5月,丹徒区水青水稻专业栽培合作社成立,在“亚夫实验室”的专家指导下,第一期流通的60亩土地全部栽培有机水稻。
“每亩产生400斤新的日光米。 这米口感很好,一斤能卖十块钱。 ’张志青说,村民们看到利润后,纷纷加入合作社,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迅速扩大。 “产量增加,销售压力也变大,参加有机水稻栽培行列的村子越来越多,合作社经过一些摸索,走出了港台村有机水稻的突围之路。 ”。
记者会见水青水稻专业栽培合作社理事长蔡宝林时,他正在向村里的闻捷诗馆送米。 “两天后,会有外国的旅游团,所以那时会在玄关放电饭锅煮饭,很有名。 ’蔡宝林告诉记者,他注册了“水蓝牌”大米商标,并于年取得了有机产品证书。 “可以卖米,免费品尝白米饭,这种‘笨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春节前夕,镇江市西津渡景区跨年用品大街上,“水蓝牌”米摊子前的两大电饭锅吸引了众多游客。 “当时有个五岁的男孩,一口气吃了五碗饭,把老奶奶吓了一跳。 因为男孩不太想在家吃饭。 ’蔡宝林拿出一把不再重复的水瓶说。 那个时候,他们用这个杯子盛饭。 “没吃饭,只是吃了,给我们做了活广告。 男孩的父母在现场买了20斤米。 ”
合作社每年举行2~3次试吃活动,对“水蓝牌”大米的评价与日俱增。 说话间,蔡宝林的电话响了。 本来丹徒区的一家公司要买200斤大米送给客户,所以必须抓紧。 此时已经是中午了,蔡宝林来不及吃饭,直接去合作社拿米。 “通常几百斤的单子,我自己开车送。 方便快捷。 ’蔡宝林说,去新顾客很快就会成长为老顾客。 “前年冬天,镇江市的一家公司订购了600斤大米,约定傍晚6点送货,但等了半天也没见人,打电话才知道人忙忘了。 公司的负责人很感动,去年又点了600斤米。 ”
为了扩大销售,水青水稻合作社与邮政音乐网、母网、亚夫在线等多家电子商务销售平台进行了合作。 “去年我们在EC平台上销售了6万多斤大米。 ’蔡宝林一边往车上运米,一边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计划和南京的箱马鲜生协商,秋天把新米运到架子上。
目前,水青水稻合作社拥有400亩有机水田和1000亩绿色水田,年产米100万斤,净利润达75万元。 102名员工亩均盈利700多元,在美国加工厂从事季节工作的16名村民,每年增收约3000元。 在有机水稻产业的推动下,占地668亩的省级茶叶园区、国家级凤头鸭资源保种基地、紫苏油等特色农业项目落户港台村。 年水台村成功“脱帽脱贫”,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4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到2.5万元。
“单纯卖农产品也无济于事。 近年来,我们开始建设特色乡村,开发农旅产品。 ’张志青说,作为省级美丽的农村建设示范村,水台村自然优越。 “计划成立镇江水青快速发展有限企业,推出春季插秧、秋季收割水稻的体验游,为港台村有机水稻的突围探索新的道路。 ”
本报记者花钱大手大脚
本报通讯员晏海燕
标题:“庆丰收 迎小康”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