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2字,读完约4分钟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6周内发生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失去铁蹄。
幸存者倪翠英说:“把我父亲打死在地上……”
幸存者石秀英说:“让哥哥上车……”
幸存者夏淑琴说:“我的家人9人在活着的时候被杀了7人……”
马月华、陈素华、伍正禧、刘兴铭、佚文彬、黄卓珍、王福义、史桂芳、万秀英、杨桂珍、朱惟平、胡信佳、金茂芝……2019年,他们相继去世,到目前为止,在日本登记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只有70人。
(常志强在南京王府巷确定了当时亲人被日军杀害的地点) ) )。
这是一个男孩背负一生血泪的记忆,目睹了一家九口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下,刺刀下的母亲用最后的气息给垂危的弟弟喂奶。 这个男孩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那年他9岁。 常志强说:“妈妈拼命拉衣服,拉衣服给弟弟吃奶,弟弟躺在妈妈面前拼命吸奶。 他吃奶的时候,我妈妈一呼吸,刀口就会流血。 ”
(常志强和女儿常小梅在家祭上向当年遇难的亲人献花) )。
“后来,他们的尸体在红十字会附近被埋在王府园后面的菜地里。 我询问了当天收集尸体的人,说有个少年躺在死去的母亲的乳房里喝牛奶,用奶水和眼泪流鼻涕,做了小冰块。 就算母子冻结了,怎么也拉不动……”。 几年后,在中国美术馆的论坛上,读完常志强的这篇证言,国际雕刻大师、中国美术馆长吴为山转过头来。
(以幸存者常志强的悲惨遭遇为模型的雕刻《最后一滴奶》) ) ) )。
常志强给吴为山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他们的联系开始于2005年,吴为山应邀创作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的大型群雕,开始寻找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们。 常志强的话让他非常震惊,并且决心用雕刻来巩固这段悲惨的记忆。
一刀一槌,一手一把,《最后的乳滴》这部作品诞生了。 吴为山说:“以常志强的体验表现的这个雕刻小组,标题是‘最后的牛奶’。 写下了寒冷和恐惧冻结这个哭泣的孩子的复制品! 可怜的婴儿怎么知道妈妈被刺伤了,变成了血水、奶水、眼泪都化不开的冰! ”
( 2007年,吴为山创作了《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刻》) )。
艺术的诉求不仅仅是这些。 那两年,吴为山仿佛断气一样,躺在雕刻架下十几个小时,昏厥了几次。 用刀砍,用棍子敲,用棍子敲,用手塑造,从悲伤和愤怒中诞生的速度和力量,在斗室空之间无声地呐喊。 凝固的语言仿佛复活了这些冤魂,在悲伤中向全世界传达着我们民族所遭受的痛苦。
主题雕塑《家破人亡》高11.5米,表现了被凌辱的母亲的悲伤至极,抱着无助困苦的儿子,麻木地向天呐喊,不屈不挠的形象。
主题雕塑《避难》共有10组,共计21部作品,是吴为山饱含泪水和愤怒,怀着对侵略中国的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悲伤感情创作的。
《怨灵的呐喊》中,山被分割,一只手指向天空,一只山体上被绳索捆绑的群众密集屠杀。 人们通过这个死亡之门,屠杀之门,进入了它的历史。
高8米的“胜利之墙”上贯穿着巨大的“v”字,底部昂首阔步地吹着军号的中国军人踩着日军的钢刀和头盔。 “v”字黄河咆哮,中国军民“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另一面长江奔腾,胜利部队凯旋南京。
2007年12月13日,由“家破人亡”、“避难”、“冤狱呐喊”、“胜利之墙”四部分组成的群雕,矗立在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世人眼前。 吴为山说:“在纪念馆前,我想用可以感受到的、真正的历史性的、代表性的人物来复活哪个牺牲者的灵魂。 我想这些无辜的女人和孩子,无辜的人们,在他们去世之前,一定有无数冤屈和呐喊,要告诉这个世界。 当它和白骨在一起的时候,和纪念馆里所有的展示陈历史在一起的时候,它会出很大的力。 ”。
无论多云雨雪,参观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人数总是络绎不绝。 在门口,每个人的眼睛都会被门前池子里的雕刻所吸引。 那是对战争的控诉,是对苦难的记忆,也是对和平的渴望。 幸存者逐渐凋零,但1937年,那个冬天的悲怆,永远难忘。 吴为山说:“雕刻是青铜,用灵魂巩固这段历史,它将永远存在。 常志强的母亲和弟弟已经永远骨灰了,但民族的记忆永远不会忘记。 ”
2019年,第六国公祭的日子临近了。 在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的墙壁前,年轻的志愿者们纷纷描绘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名字。 历史的回忆静静流淌着,描绘着未来的和平画卷。
标题:“他们等不起 我怕来不及致敬大屠杀中不屈的灵魂”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5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