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3字,读完约3分钟
龙虎网信(通讯员刘敏程守勤)深夜跨省急救、ecmo (人工心肺)护航、多关口前移、多科接力急救……配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多学科力量救治,舍命的安徽市民小李,终于逃过了一难。 7月15日,患者已经病危,从中大医院出院,转院到当地医院进一步康复。
重症运输队出动,深夜跨省快速救援
“我们医院有一位49岁的患者溺水后失去意识,情况十分危急。 你能来参加会议吗? ”6月23日晚8点多,皖北一家医院向东南大学附属的中大医院提出送诊请求,医院迅速安排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谢剑锋博士、李晓青护士长、吴昌德医生等4人组成的重症运输队前往皖北。
6月23日晚10点多,重症运输队抵达当地医院。 谢剑锋主任了解到患者脑出血、脑水肿、吸入性肺炎、意识丧失、氧饱和指数低……患者的一个症状会危害生命。 “去ecmo,先保护患者的生命! ”谢剑锋在向重症医学科学科组长邱海波、杨毅教授报告患者情况后,迅速做出决定,争取后期脑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治疗的时间。
确保急救通道,多科齐心协力救治
重症运输队连夜将患者转入中大医院,到达医院时是凌晨3点26分。 到医院后,将患者直接推入医学影像科进行cta检查,发现颅内有3个动脉瘤,其中一个破裂出血,终于找到了脑出血的原因。
随之,重症医学科和介入与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协商后,决定介入和血管外科邓钢主任医师首先为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堵塞出血点,保存大脑,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的监护治疗。
这个“组合拳”的救治如云流水,分秒必争。 其实,都是在事先判断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尽快准确地计划了救治方案。 在前往救治的途中,谢剑锋主任已经联系相应科室做好准备,患者一到,各科室将无缝衔接进行救治。
多个关口向前移动,“唤醒”沉睡的大脑
不仅要拯救生命,还必须让患者幸福地生活。 术后第二天,神经外科副主任郭晓远医生为患者安装颅内监护仪,通过经常监测颅内血流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重症医学科的薛明博士等医护人员将轮流全天候在患者床边进行连续的脑动态判断。 另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将患者体温维持在35-36℃,用低温治疗的方法进行脑保护。
患者溺水时,由于吸入了大量的污水等,引起了严重的吸入性肺炎,肺部抗感染治疗也同时展开。 康复治疗师从术后第二天开始和患者一起康复,从被动肢体训练到床边康复,努力阻止下肢静脉血栓、肌萎缩等并发症的出现。
每一步都领先一步,为患者的救治加快一大步
渐渐地,患者略有好转: 6月28日,患者稍有意识,撤出了ecmo; 6月29日,点头摇头示意,右上肢开始工作; 6月30日,撤出呼吸机,变得更加冷静,可以和医生握手了; 7月1日,可以下床活动了; 7月6日,可以和医生聊天了; 7月7日,患者转入神经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神经外科医疗中也经常监测颅内压的变化,进行抗肺部感染、抗癫痫等治疗后,患者四肢可以上举,病情逐渐好转。 7月15日,患者转院到当地医院,随后进行康复治疗。
从复诊上的ecmo到颅内监测、早期康复,从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了解患者状况的时刻开始,就正确地计划了整个治疗步骤。 各步骤向前迈进了一步,为患者的救治加快了一大步。
标题:“深夜出击、ECMO保驾,安徽重症溺水昏迷患者起死回生”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