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4字,读完约5分钟
据龙虎网报道,如今,在苏皖交界的金磁山脚下的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金磁村,青山绿水之间牛羊成群,瓜果芬芳,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景象一片……
以前的金磁村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六合区的“有名”贫困村。 由于地理偏远、经济落后,全村近九成青壮年劳动者长时间外出务工,许多家庭只剩下孩子和老人,大量土地被弃耕荒废,将这里定为“空心村”,人均年收入不足7000
王月月是土生土长的金磁村民,高中毕业后外出赚钱。 后来,听说村里有巴勃罗生态谷项目,她毅然从南京市内回村,应聘生态谷当讲解员,努力了几年,现在成了讲解队的负责人。 “工资3000元左右,和南京市比还差一点,但是这里的生活价格很低,还可以照顾家庭。 ’说起现在的生活,王月月的脸上充满了满足和幸福。
巴勃罗生态谷是在当地点建立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生态谷紧邻金磁村,总占地1.2万亩,以“食住行游乐娱乐”为中心一体化,创建了四季风情、四季采摘、四季花海等多样性体验项目,在南京和周边地区享有盛誉。
金磁村还建设了伊利生态观光奶牛养殖场、大展黄玉梨采摘等农业休闲项目,江苏省农科院为农旅结合提供技术支持。 村里的860名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仅巴勃罗生态谷就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600多个季节性临时岗位,让许多外出务工的金磁村村民返乡。
“年,我们当地人均收入为12320元,2019年增至25600元,翻了一番。 ”金瓷村委会有关人士表示,巴勃罗生态谷实际上也是村民的“就业综合体”,许多村民不仅在家门口就业,每年平均每户土地流转收入5300元,每年领取300元耕地保护费和130元农业综合补贴
“在就业方面,任何农旅、文旅公司形成后,雇佣政策大多倾向于当地人,再加上政府的各种补贴,现在完全不同于以前了! ”。 59岁的金磁村村民、村物业管理企业负责人高林说。
“这里很偏僻,都是羊肠小道,稍微下点雨就下不了脚,甚至会不小心滑进沟里。 自从村子里生态旅游开始迅速发展,我们这里交通便利了,不用担心买肥料和田地了。 ”要说金磁村今昔的变化,高高的森林竖起了大拇指。
对于“农+文+旅”融合迅速发展给村子带来的一些变化,金磁村村民杨俊平津津乐道。 杨俊平有自己的农场,主要种植栗子,平时做电商直播,现在一年总收入400多万元,在当地有点名气。 “在政府的合作政策和巴勃罗生态系山谷等观光地项目的带动下,来金磁村的游客现在有所增加。 他们经过我们家农场的时候,总是进来闲逛。 游客买栗子、买鸡、买鸡蛋、到菜园里摘新鲜蔬菜,人非常多。 ”杨俊平说。
游客增多,发现金磁村的许多村民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农家乐和民宿,现在迅速发展到了30多个。 刘华西家民宿于年开业,目前假日客户满意,一年收入20多万元。 村民耿孝飞和恋人长期在外打工,看到家乡旅游发展迅速,形势好,就业机会多,就回村,一个人做保安,一个人做乡村客厅主管,夫妻一年增收9万元。 “在家门口赚钱,生活就变得轻松了。 ”耿孝飞说。
现在,在金磁村,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不仅财富越来越大,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夜幕降临,明亮的路灯照耀着乡村,在广场上跳舞,唱歌,露天电影等大众文化活动在金磁村热闹
最近,记者来到金磁村,在金磁社区舞蹈排练室看到57岁的村民蔡绍红和姐妹们一起排练广场舞《美丽的七仙女》。 “以前只能守着过日子。 从早到晚累得没时间在广场上跳舞。 ”蔡绍红感慨地说。 “现在生活好起来了。 村子里每天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过得很开心。 ”
从茅草屋顶的房子到砖房子再到现在的小洋房,经历了这些变迁的金磁村村民胡友文感叹道:“赶上了好日子。” 平时健身,还有在社区练习文艺节目,是77岁的胡友文生活的常态。 老人喜欢文艺活动,和村里的文艺爱好者组成小团队,每天唱歌跳舞,健康活泼。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面对村民精神文化诉求的增强,金磁村近年来除了大力组织和支持群众文化活动,有计划地培养和吸引群众文艺队伍建设外,还每年组织举办附近的文化节等特色活动。 “我们每次春节、中秋节、‘五一’等都会在社区广场集中演出,太鼓、舞蹈、花船,还有古往今来的戏剧和戏剧,在附近的文化节上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 ’金文乐团团长胡文梅自豪地说。
在党和国家农村振兴政策的带动下,深入探索“农+文+旅”的融合快速发展,金磁村的田园牧歌奏出了文旅交响乐优美的乐章。
本报江苏省驻记者王炜
标题:““农+文+旅”融合快速发展 南京六合金磁村“穷旮旯”变“金旮旯””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