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1字,读完约4分钟

龙虎网信“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天气:大雨。 同事刚打来电话,把一位22床的老奶奶安全送到当地医院的救护车上,说心里的石头终于掉了。 老奶奶终于回到了老伴和儿子身边,觉得今晚应该也能睡得很好。”这是扬州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陈蓓蕾昨天日记的开头。

“战疫”

据扬子晚报/紫牛情报记者采访,陈蓓蕾医生日记中的《主角》、88岁的江都老太的《回家之旅》,牵动着整个医院。 日记的字里行间,渗透着非常时期炽热的医务人员感情和对患者的深情,令人感动。

平时温和的姐姐带妈妈回家,所以脸上通红,她不忍心拒绝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一周前,非常瘦的身体蜷缩在被窝里,一眼就几乎发现不了她的存在,闭着眼睛静静输液。 和她女儿王姐姐说话,奶奶88岁,这次来治疗脚踝褥疮。 因为基础性疾病多,家人反复考虑,没有接受外科手术。 我本想回当地治疗,但因为疫情道路被封了,她就这样呆了下来。 老妇人每天都在想念家里的90多岁的老伴,在江都樊川的儿子也很烦躁,每天电话不断。 我安慰了她们。 “医院几天前曾开车把江都区和宝应、高邮、仪征的出院患者们送到当地。 如果后面有机会的话,我们一定帮你申请。 ”陈蕾写道。

“战疫”

“9日,我被派往文荷社区采集核酸,11日结束隔离返回病房。 王姐姐见到我很兴奋,说:“陈主任,听说医院又安排车送外国出院患者回家,你能申请一下吗? ”。 旁边的同事提醒我,奶奶贫血、低蛋白血症、心功能不全,脚踝褥疮治不好,平时以卧床为主,起床很辛苦,能不能忍受一个小时的路程。 王先生看到我犹豫不决,很着急。 “我妈妈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回家,回到爷爷身边。 不管车上有什么,我们都不抱怨! ’这位纯朴的姐姐,平时总是笑着小声地和我们交流,但这个时候脸上通红,我明显地看到了她眼中的焦急和无奈,我无法拒绝。 “陈蓓蕾在日记里写道。

“战疫”

“你们这样帮我,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 ”

陈蕾找到了医务处的柏斗胜处长、党委沈杏华副书记。 听介绍后,大家分解一下,坐公交车,如何应对半路上老奶奶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需要事先安排。 达成一致,先照顾患者,再和医院领导商量。

“没想到老奶奶的探亲之旅会打动全院这么多人的心。 ”陈蓓蕾写道,医院一次性指导车辆调试,找救护车特意送她回家,但由于疫情迫在眉睫,救护车全部用于新冠患者转运未能实现。 医疗机构的同事们反复权衡,为老奶奶安排了巴士上最前排的座位,方便她上下,并多次确认了途中的各种安全观察事项。 医院组织了科内专家讨论,为老奶奶调整了治疗药物,制定了运输中的应急预案; 海龙主治医生和陈张洁主管护士亲自承担了陪伴老妇人回家的任务,事先准备了各种急救药品、氧气包; 护士长为老妇人和王姐姐安排核酸采集、打印报告、下载苏康代码。 看到大家忙碌地跑出来,王姐姐拉着陈蓓蕾的手,多次表示感谢。 “你们这样帮我,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 ”

“战疫”

回到家,88岁的老人衣着一新,笑容像孩子一样天真

“按照当初的计划,今天早上6点以后,第一批患者将乘车出发。 5点30分来到病房,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穿着干净的衬衫,戴着小红帽,眼前坐在床上,眼睛明亮的老妇人,还是前几天,什么也没说,眼球空洞的老人? 隔壁床的家人说她四点多起床,让她女儿穿衣服,等着回家。 我笑着问她,要回家了,开心吗? 听话,别抓伤,知道吗? 嗯,我想回家,回家,我保证乖乖的,听话。 这一周我没听过她一贯的措辞,也没见过她笑。 她的笑容很漂亮,像孩子一样单纯天真”陈蕾写道。

“战疫”

新冠灾祸之间的交通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变量,医院反复协调信息表达,直到18:00左右才发车。 天气也很容易变化,下午开始下雨,下起了雨。 奶奶刚包好脚踝就要烘干。 海龙抱着她上了车。 张洁给她在座位上铺了垫子,接了氧气袋。 “我看到她平静地坐在座位上,高兴地道别,就像没上学的孩子一样,我轻轻地下了车。 在雨中,同事们支撑着,背着患者,我突然被泪水打湿了眼睛。 这场瘟疫,就像今天的雨一样,突然来势汹汹,我们措手不及,但总有一点人,默默地站起来,为别人撑伞,送别人回家。 能和他们站在一起,和他们一起战斗,我感到幸运和自豪。”陈蓓蕾在日记中写道。

“战疫”

“在医院已经一个星期没回家了。 我今晚回家和妈妈在一起。 ’当天的这本长日记,陈蓓蕾就这样结束了。 苏宣扬子晚报/紫牛情报记者陈勇

王菲校准

标题:“战疫”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