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28字,读完约6分钟

从20多岁的铁肩肩负道义到36岁的鲜血洒在刑场上,他一生曲折,但他始终坚守着信仰,奋斗着。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了衔住春天的颜色而在云尖上。 ”这是瞿秋白在1923年末写的诗中的诗句。 他不羡慕鲲鹏,不仰慕雄鹰,只做春燕,用自己短暂的一生铸造了伟大。

前几天,进入瞿秋白纪念馆,从照片组得知了“江南第一燕”的故事。

江南文化的人文精神

在他心里扎根很深

瞿秋白纪念馆里留着瞿秋白少年时代和父亲拍的照片。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出生于江苏省常州青果巷八桂堂的天香楼。 据瞿秋白纪念馆副馆长唐朱玉介绍,瞿家在明清二百多年间为常州望族,被誉为“瞿半城”。 瞿秋白自己也说过小时候过了几年少爷生活。

瞿秋白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拍了照片

瞿秋白出生的八桂堂是叔叔祖父的不动产,他们一家住在这里。 叔叔祖父因病去世后,他离开天香楼,亲戚朋友的援助逐渐断绝,生活状况恶化,终于住在了家人的祠堂里。

“瞿秋白作为家里的长子,他稚嫩的眼睛看出,这个大家庭日益衰退,陷入困境,内心压抑。 这种压抑加深了瞿秋白对人生、生活的思考,他寻求更大的解放。 ”

瞿秋白深深地留恋着生活了17年的故乡常州。 他是这样写的。 “趁我还没离开家乡,常州红梅阁的翠竹野花、环溪的清流草也凭借着我不可思议的回忆……”江南的风物、清山秀水、淞江的鲈鱼、西乡的菟菜,都成为我的营养; 有豆棚瓜棚草虫的天籁,晓风残月诗人的新意,令我的脾气愉悦”。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我是江南第一燕” 36岁血洒刑场,他始终坚守信仰奋斗不已”

唐朱玉说:“江南文化中浓厚的崇学善思、博学致用、情有独钟、多愁善感的人文精神深深植根于少年瞿秋白的心中。”

是俄语简历

清晰地记录瞿秋白的入党时间

瞿秋白纪念馆保留着瞿秋白的俄语简历。 据唐玉介绍,该简历是1921年6月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前,由俄罗斯工作人员填写的,随后瞿秋白的孙女李晓云在俄罗斯档案中发现。

瞿秋白的俄语简历

“原件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 随后,李晓云向常州瞿秋白纪念馆提供了高清电子版和中文译本。 ”唐朱玉说,这份简历提供了1921年1月25日赴俄旅行的记者瞿秋白抵达俄罗斯的清晰、具体、准确的历史新闻。

共产三大召开前,瞿秋白总结了以俄罗斯为中心的关于苏联俄罗斯的报道。 思想逐渐信仰马克思主义,加入共产国际三大挚友张太雷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志愿。

“在共产国际三大召开前夕,瞿秋白由张太雷介绍入党。 这本俄语简历清晰准确地记录了瞿秋白入党的时间。 ”唐朱玉说,1921年7月6日,在克里姆林宫安德烈·德尔大厅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瞿秋白首次见到了伟大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我是江南第一燕” 36岁血洒刑场,他始终坚守信仰奋斗不已”

那天,他写了《列宁杜罗次基》,描绘了第一次见到列宁时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是中国人在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上记录列宁形象的唯一史料。

浪漫的爱情故事

爱是一生相伴的

“这张照片大多数人都看过。 那是瞿秋白感情的历史见证。 ’唐朱玉说的照片是瞿秋白、妻子杨之华、女儿瞿独伊的照片。

瞿秋白有着文人特有的纤细和温情。 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剑虹是湖南土家族的女儿,她勇敢,有才华,做刊物,写文案,五四运动爆发后,她成为全校学生运动的领导者。 王剑虹喜欢古诗,与瞿秋白互赠诗词,倾诉心声。 瞿秋白的《我是江南第一燕,为了衔春色而在云尖》是来自王剑虹写的情书。 王剑虹仰慕瞿秋白的儒教和传说,瞿秋白享受王剑虹勤奋的学习,追求独立。 于是,他们于1924年1月结婚。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我是江南第一燕” 36岁血洒刑场,他始终坚守信仰奋斗不已”

新婚旅行期间瞿秋白去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会议期间他几乎每天都要发回用彩色布纹纸写的信,信里经常夹着诗。

他们还不能充分享受恋爱生活的甜蜜,半年后王剑虹死于肺病。 瞿秋白在她的照片背面写了一首诗,开头写了“你的灵魂,我的心”,注入了深刻的感情。

瞿秋白失意时,有个女学生默默地关心着他。 他就是后来成为他生命伴侣的杨之华。

瞿秋白、杨之华和女儿的照片

瞿秋白、杨之华都是敢恨的人,他们登报宣布结婚。 本来杨之华已经是人妻的母亲,但和丈夫沈剑龙感情破裂了。 她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的婚姻。 她先宣布和沈剑龙离婚,然后宣布和瞿秋白结婚,沈剑龙、瞿秋白成了好朋友。 刊登在《民国日报》上的这三件启事在当时都是爆炸信息,有人困惑,有人赞扬,也有人谴责。 但是,当事人直率的真正性情和追求幸福的勇气,可以说是值得称赞的佳话。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我是江南第一燕” 36岁血洒刑场,他始终坚守信仰奋斗不已”

瞿秋白为了纪念与杨之华的爱情,对杨之华说:“总有一天,我会雕刻三枚印鉴:秋天的白华、白华的秋天、白色的秋华。” 寓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你没有我,永远不离开。

“瞿秋白是杨之华的精神领袖,杨之华是瞿秋白生活的支柱,他们在一起生活了10年。 瞿秋白英勇牺牲的时候,杨之华34岁。 之后,她一生没有再婚。 ”唐朱玉说。

他第一次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

然后,高歌一曲

“起来,世界饥饿的奴隶……”。 瞿秋白纪念馆有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第一期发表的《国际歌》中文歌词的歌谱。

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

1920年冬天,寒风呼啸。 瞿秋白去苏俄经由哈尔滨时,第一次听了法国革命歌曲《国际歌》。 那深沉的歌词和往日雄浑的旋律,让瞿秋白热血沸腾。 他首先想到的是把《国际歌》定位为国内同胞。

1921年,他和挚友耿济之、郑振铎一起翻译《国际歌》,并发表在《小说月报》上。 当时,这首歌被命名为《国际歌》的第一首中文译本——“第三国际党赞歌”。 遗憾的是,当时这首歌被翻译成诗,所以没有附上曲谱,不方便唱。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我是江南第一燕” 36岁血洒刑场,他始终坚守信仰奋斗不已”

1922年,瞿秋白从俄罗斯回国,担任《新青年》的主编。 回到北京,在表哥瞿白的家里,瞿秋白重新翻译了《国际歌》。

坐在风琴前,他一边弹一边哼唱,不断地斟酌创作。 复写纸要写好几张,直到歌词一遍又一遍地改变,变得更顺口而唱。 1923年6月15日,该版《国际歌》刊登在《新青年》季刊第一期上。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被押到刑场,最后高歌激励他战斗一生的《国际歌》,义愤填膺。

吕涛文的照片由瞿秋白纪念馆提供

瞿秋白纪念馆对正文也有帮助

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我是江南第一燕” 36岁血洒刑场,他始终坚守信仰奋斗不已”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