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07字,读完约9分钟

龙虎网报在今年春节,由于疫情防控,更多的家庭选择了“原地过年”,但利用网络技术,贴春联、吃年夜饭、庆祝新年、迎接财神等,让以前流传的民俗有了新的传承方法,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正月里,从古代传下来的年关有了新的游戏

“来吃一口我们‘老南京’过年一定要吃的‘十样菜’,意味着十全十美,万事如意。 ’年除夕,南京市民吴建民夫妇在餐桌上立起手机,打开视频,和远离北京,不能回家过年的儿子一起,吃了热闹的“云上年夜饭”。 千里之遥阻隔不了亲情,隔着屏幕,祖孙三代的“云”聚在一起,聊天、过年、看春晚,“全家人的心聚在一起,是团圆。 ”吴建民说。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刚工作的“95后”陆辉今年在南京选择了过年。 这是他第一次和父母一起过春节。 他为除夕晚上吃什么而烦恼,最后约了几个同样不回家的朋友,用手机点了五星级酒店的“年夜饭外卖套餐”。 半成品的年夜饭送到家里,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了桌子上,陆光辉赶紧掏出手机拍了照片,发给了在老家的爹妈。 当然也没忘记发微信的朋友圈。 在这个除夕,微信的力矩上展开了不分胜负的年夜饭的“大胜负”。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新年快乐。 二十年来,新年的问候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0年前打电话问候新年,10年前发邮件问候新年,5年前发微信。 “爷爷和奶奶,新年快乐。 祝你健康,万事如意。 ”新年伊始,南通市民于氏夫妇收到了在南京的孙女憨豆的新年录像。 在现场直播中,小豆豆唱着新年的歌,写着“福”字,逗得全家大笑,和和气气地乐在其中。 在自古流传的俗世中,新年拜访亲戚朋友庆祝新年是不可缺少的复制品。 今年,国家提倡“就地拜年”,减少网上凝聚和流动,面对面的新年问候已被新年通俗的“短篇视频问候”取代。 “看着脸享受”。 视频中的新年问候也加深了家庭的羁绊,实现了暂时分离的亲戚之间的“网上重逢”。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云端“飞”的还有压岁钱。 “以前找红包给孙子包压岁钱,现在可以用微信直接发红包了。 也可以设置封面和贺词。 ”新年钟声一响,南京市民吴建民通过微信红包给远在北京的孙子送去了压岁钱。

自古流传的俗世中,正月初五是人们燃放鞭炮,迎接财神的日子。 现在,许多城市被禁止,人们迎接财神的“主阵地”成了微信的力矩。 到了2月16日(正月五日)零时,微信朋友圈陆续转发了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中的文财神、武财神、五路财神等画像,祝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吉祥如意。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走出家门,接受春天的新民俗

另外,一年春天的时候,春节长假,人们走出家门,在自然中拥抱春天,在历史街区寻找年味,这是这两年出现的新年习俗。

“农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从天而放,满山的风景栩栩如生,充满了希望和幸福。 ”这几年,“70后”汪家的新年习俗之一是和家人一起爬南京紫金山,以爬望远的形式迎接农历新年。 汪说:“登山是健康的运动方法,平时上班很忙,到了周末,孩子必须学习,父母必须陪伴,没有时间。 元旦,全家人聚在一起,一起爬山迎接新年,很有意义。 而且,因为现在的疫情还没有完全消失,所以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比什么都重要。 ”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新年天气,新年步伐很高。 牛年春节,阳光明媚,众多市民走出家门,登高远望,以这种自古流传的形式,祝愿2021年健康快乐。 爬山路,上楼梯,不管是白发老人还是幼稚的孩子,在攀登的过程中享受体育健身,寄托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弥漫着暗淡的香味,江南春来得很早。 春节期间,江苏各地的梅花盛开,华丽的梅花报道了春天的消息。 看梅已经成为许多江苏人过年的新民俗。 南京梅花山、苏州光福、无锡梅园、徐州云龙公园……在这个长假里,这些江苏的梅花观赏地,挤满了依香探梅的市民和游客。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中四大早,无锡市民张凌带着家人去无锡梅园看梅。 1912年,无锡民族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靠山种梅,以梅点缀山,在这里建成无锡梅园。 目前,这个江南梅胜地已有梅树1万多株,梅花品种400多个。 观光地内的粉红色朱砂、玉牡丹、二花萼等早花品种纷纷开放,展开笑容迎接着来自八方的来客。 “春节开启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迎着寒冷绽放的梅花是春天的使者。 ”在张凌看来,“看梅”已经是许多庭院春节的新民俗,只有在长假中与花香浓郁的梅树丛春天“相遇”,与梅花合影留念,这个假期才能圆满。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老门东、夫子庙、熙南里……春节期间,南京许多历史街区花灯高高挂,游人如织,年味浓郁。 在大版巷的历史街区,小学生孙思影拓印了国家级非遗传人马萌青之手的雕刻版“福”年画,还购买了精巧的“金牛”花灯。

孙妈妈郑先生告诉记者,新年,家人看花灯、逛老街、看非遗,是他们家多年来的春节民俗。 今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秦淮赖特取消了在线灯光市,但通过主办方推出的“云上看灯光”文芳阁产品,可以满足全家看灯光的诉求。 点击该产品中的“云奖灯”环节,可以在线享受360度实景的秦淮灯彩。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每次过节,在南京夫子庙、苏州山塘街、常州青果巷、淮安河下古镇等历史街区,都不容易看到穿着汉服、衣着讲究的“哥哥”“姐姐”,三两个人穿着汉服走路,或者和朋友一起拍照 穿着汉服、打扮、在古文化街和古建筑旁打“打卡”逐渐成为喜爱古风的年轻人的“新年俗”。 “汉服,古老美好的历史街区,非常适合过年的庆祝气氛哦”在南京西湖历史街上,汉服爱好者青枝对记者说。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将今年的春节电影市场表述为“史上最受欢迎的春节文件”并不夸张。 《我是唐人街名侦探3》、《你好,李焕英》、《新神榜:如何重生》等电影火爆,“新年看电影”的春节新民俗也在持续。

在南京新街口国际电影城,记者在“全家出动”中遇到了来看《我是唐人街名侦探3》的南京市民吴慧一家。 “春晚和春节的档案都要看,”吴慧说,20多年前冯小刚的《甲乙》以来,春节进入电影院以来,一直是许多中国家庭的新民俗。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电影丰富,类型多样,以喜剧为中心,讲述亲情和温柔,完全符合节日期间全家欢聚的欢乐气氛。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网络加”,新年的俗让年的味道更浓烈

网络时代不仅激活了古老的习俗,而且将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和网络技术嫁接,产生了更多的“网络”新年习俗。

列举了敬业福、爱国福、富强福、和谐福、友好福,打开了手机的“ar扫描”,喜闻乐见的“福”字一个个装在袋子里。 除夕22点18分,支付宝( Alipay )集五福似乎约开奖。 根据网民的反馈,1.58元的分配占大多数,但大家还是很享受的。 这6年来,累计参加福利评选的人数已经超过7亿人,平均每2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扫过福、集过福、送过福。 在“你最参与的新年俗”问卷调查中,集五福以87%的得票率领先。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扫福、讨福已经是《80后》章悦的新年必备节目。 章悦说:“我到了中年还在参加收集五福的游戏。 我不想在意最后能分多少钱,而是想通过这种形式增进和父母的感情交流。 “今年父亲把家里的福字都擦掉了,还是少了一张敬业福。 所以,我决心一定要打扫张敬福给他,让他高兴。”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堆场“集福”盛行,使“福”的文化更具深意。 此外,另一个“抢红包”活动的流行也是全民狂热的“老一套年俗”。 今年,微信推出了限期免费定制红包封面的活动,让“抢红包”的春节国民活动更加精彩。

“过去的除夕,大家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现在家人抢红包,手拉手,成了新年的标配。 ”除夕晚上,在银行工作的张乐风向微信家族集团扔了50元至200元的10枚“红包炸弹”。 张乐风说:“抢红包其实是图热闹,家人交流愉快,还会以别的形式和父母在一起,尽孝。”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今年,为了防控疫情,很多人当场过年,沉重的过年用品满载着家人的思念和担忧,“飞”在家人身边,让人们感受到团圆的温暖。

新鲜肉丸油炸、自制熏鱼、自制香肠……告诉父母今年不回家后,在媒体工作的刘朝路开启了每天领取快递的模式。 “为了打包这些菜,父母特地买了抽真品空的机器。 只要用微波炉加热几分钟,就可以吃到家乡味道的饭菜。 ”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送过年用品成为新的民俗,其背景是故乡的父母和当场过年的孩子之间相互的思念和担心。 根据私人物流的数据,1月20日至31日期间,从私人仓库发货的超市过年用品包裹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 刘晨路说,父母快递是爸爸妈妈的味道,家里的味道,他给父母送了血压计和扫地机器人,希望他们能重视健康。 在他看来,即使在新冠灾祸过年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亲情也不会淡薄,家人相互担心,和和气气地过,才是最好的“年味”。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古老习俗传承,新年习俗不断涌现,民俗学家南京农业大学季中扬教授认为民俗从未如此迅速发展,并逐渐丰富起来。 春联、拜年、守岁、赏花灯贴等千年古老习俗已成为中华以前流传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出现了许多新民俗,利用网络技术传播浓浓的年味,是中国人对“年”的深厚感情和期待

“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系统情报记者在前线的王慧

标题:“云端过年,春节年俗焕发“新”年味”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