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0字,读完约2分钟
“陈先生,生日快乐! ”8日上午,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沙南区的两名员工,手里拿着慰问品,敲了92岁的退伍军人陈哲的家。 面对社区的关注,陈哲喜面带笑容,端茶切果,向大家讲述当年的“红色岁月”。
陈哲的丈夫张万林,祖籍江苏如皋,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的女兵,陈哲也在早上参加了慰问演出。 “丈夫去世了,但给子孙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陈哲拿着丈夫生前自己写的回忆录,眼睛湿润了。 她说,战争结束回国后,丈夫带着她,跟随王震将军率领的10万官兵开拓了北大荒。
在陈哲的记忆中,抗战时,扬州家乡的人们救了丈夫的命; 黄桥决战的时候,扬州的家乡人们曾选择猪肉、大米上前线支援丈夫。 放假安置,他们夫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扬州。
1985年,由于年龄,张万林正式重返社区。 不久,“曲江南路2号”的居民们发现,大院过道墙上增加了“黑板报”,政治推广文案每月更新,“天气预报”每天更新。 大家出门的时候,穿什么衣服,带没有雨具,看黑板报就知道了。
每天和居民们打交道,张万林意识到了打麻将成风这一社会坏习惯。 不久,张万林组织的“曲江晨练点”出现了。 他把晨练分为太极拳、歌唱、舞蹈、腰鼓几组。 张万林担任“队长”,妻子陈哲担任“导演”。 不久,“沙南社区文艺推进队”成为大名,继续获得区、街文艺比赛大奖。
“父亲死后,母亲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陈哲的长子陈奕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后,为了捐赠遗体,继承父亲的精神,母亲也于2006年填写了捐赠申请书。 除此之外,陈哲一生都关心贫困学子,经常捐款、结对帮助。 顺便说一下,陈哲从年开始每年都捐赠尊老金,用于捐赠助学。 捐款就有十年了。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只要我活一天,贫困的学子就必须帮助。 ”在陈哲看来,“活到老,为老服务”是她晚年生活的宗旨。 她为了继承丈夫的精神,把丈夫参战时得到的奖章和生前写的回忆录等物品作为“传家宝”分发给了孩子和孙子。 每次家庭聚会都向大家讲述“红色故事”,并嘱咐儿女要堂堂正正、勤奋工作、以善心对待周围所有人 通讯员季红顾李扬扬州发布记者陈晨
标题:“江苏扬州:当年一起上过朝鲜战场,如今一起捐献遗体,他们在社区传播“红色精神””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