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0字,读完约4分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使村口社区成为“疫情防控战争”的前沿阵地。 对大多数“不要出门”的普通人来说,各地的文明实践志愿者成为站在疫情防控前沿的“最美逆行者”。 在他们当中,闪耀着银色的老人是活跃在疫情防控前沿的“风景”。 他们中有些人过了花甲,离开小房子,为大家奔走。 虽然也有超过古稀之年,但也有人放弃天伦之乐,在寒风中逆行,甚至在耕耋之年实践共产党员的初心……

“93岁老党员“再上岗”,江苏一大批“银发”志愿者逆行在战疫前沿”

60岁的老人“给我战书”

“支书,我们村的检查点还缺人吗? 我申请了检查站值班。 ’年初二下午,60多岁的邱子敏敲了村支部大院的门。

面对邱老先生的积极邀请,村支部的同志们一时不知道在说什么。 “在这期间,我和妻子一起在家。 平时,村民们经常为我们提供帮助。 如果发生这次疫情,我也想为村民们助一臂之力。 ”面对邱老先生的坚决态度,村支部同意了他的申请,并要求邱老先生一定要注意身体。

“93岁老党员“再上岗”,江苏一大批“银发”志愿者逆行在战疫前沿”

原本住在徐州铜山区马坡镇和畅庄村的邱子敏,因为孩子们常年在外打工,所以在家要活动一点身体就必须向邻居们求助,邱子敏心里一定想为村民们做点什么。 这次防疫工作开始后,邱子敏坐不住了,主动邀请他加入和畅庄村志愿者队伍,成为检查点的看守志愿者。

“93岁老党员“再上岗”,江苏一大批“银发”志愿者逆行在战疫前沿”

邱老先生投身于检测点的检测工作,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去,履行职责。 听说在吃完第一天的午饭后,邱老先生来送热水和脚痛的药。 邱老先生对老伴说:“谁放你出来的,关键时刻不要出门。 忘了吗? ”进行了批判教育。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阻止亲戚朋友春节期间相互走动,向身边的“老男人”传播防控知识,引诱大家不要听信谣言,不要惊慌。 / br// h /

“93岁老党员“再上岗”,江苏一大批“银发”志愿者逆行在战疫前沿”

邱老经常说的话:“人必须忘恩负义。 平时有大男人在帮助,但现在是我回报大家的时候了。 我会竭尽全力,保护这张卡,保护我们村的人的健康。 ”

70岁的老人主动取消孙子的喜宴

正月五日本来是71岁的张志兰孙子大喜之日,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面前,作为老共产党员、基层老妇联干部、新时期文明实践志愿者,张志兰响应政府疫情防控号召,说服儿子儿媳停止正月五日孙子婚宴,让孙子

正月六日,老党员张志兰又主动邀请参加高邮朱堆村疫情防控一线巡逻值班工作,全家发放《给村民的告示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8字规范》等推广材料,走访阻止棋牌室、农户举办宴会等活动,以示防范

一位村民说:“老主任,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基层第一线。 她问:“你到底在画什么?”她总是笑着回答。 “我是老党员。 愿为抗疫发挥余热,只为履行自己党员的职责,尽自己的良心。 ”

93岁的老党员“连任”

2月4日早上7点,在溧阳市天目湖镇东顶村的卡口,一位精力充沛的老人穿着红色背心来换出场。 “快回去休息吧。 这里交给我吧! ”如果不说的话,也许谁也不会想到,但这位工作的石纪金老人已经93岁了。

作为一名有62年党龄的老党员,石纪金老人以前担任过村民领袖,直到88岁才退出职场。 平时他是村子里的热心人,即使附近有麻烦他也总是主动帮忙调停。 党员大会他没有缺席过。 村里出了事,必须给党员树立榜样。 他也总是在飞跃前进。

“93岁老党员“再上岗”,江苏一大批“银发”志愿者逆行在战疫前沿”

前几天,东顶村东后组村民小组组长王建勤接到通知,要召集志愿者到村管制道路卡口执勤,办理外来人员、车辆的登记、阻止工作。 得知这个消息后,石纪金第一时间找到王建勤:“建勤啊,你把我也算进去! 王建勤一再挥手。 “不行。 工作很辛苦。 你93岁了。 身体受不了。 “”

“93岁老党员“再上岗”,江苏一大批“银发”志愿者逆行在战疫前沿”

“作为老党员,我走在最前面,谁走在最前面! 我老了,不能发挥防控第一线的体力。 移动凳子也不能用卡口吗? ”石纪金说,虽然自己上了年纪,但身体还很好,现在国家有困难,自己能出力就出力。

在石纪金的反复下,他穿着红马甲成为东顶村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7点,他多次刷卡上班。

“现在新冠灾祸形势严峻,我会尽我所能。 今后任何时候,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总是接受邀请! ’石纪金说,这也是他93岁老党员的初心。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全省各地还有很多“银发志愿者”,如邱子敏、张志兰、石纪金等,他们与广大一线疫情防控志愿者一起,默默地从事肺炎疫情,用行动履行党员职责,承担责任和责任。

通讯员王青刘轩宇张国萍杨文静

系统交流记者徐宁

标题:“93岁老党员“再上岗”,江苏一大批“银发”志愿者逆行在战疫前沿”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5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