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1字,读完约4分钟

2021年7月20日,江苏科技大学电子新闻学院红色精神传承调查团成员进入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镇抗美援朝英雄万士贵家中,开展以继承红色基因、完成初心使命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聆听英雄当年的战斗故事,充满战火的岁月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新闻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红色精神传承调研团采访抗美援朝英雄”

71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们,肩负着民族的期待,高举保卫祖国未来、保卫和平、抵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越过鸭绿江,奔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和军队一起,用血肉构筑钢铁长城。 战争中,许多人民志愿军为了正义奔赴前线作战,将生死置之度外。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新闻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红色精神传承调研团采访抗美援朝英雄”

万士贵,现在90岁。 由于万士贵老人的叔叔是为国牺牲的新四军连长,老人受其影响,于1949年5月入伍。 1951年,赴抗美援朝战场,成为人民志愿军的一员。

当时,我被分配到67师的作战科战斗。 还当过小队长。 敌人仗着他们有飞机大炮,不分昼夜地向我方阵地乱窜,不定期地派遣小分队偷袭我军阵地。 身体僵硬的老人一边回忆,一边举起双手向我说明了当时炸弹的大小。 我们部队几乎都是晚上行军,天没亮就在路边战壕里休息,以免被敌人发现。 在谈话中,老人开始慢慢回忆起参军时的各种情景。 说起那场战争的往事,眼睛湿润了,但眼神坚定。 万老那年晚上,没地方休息,我们挖了地洞,朝鲜冷得结冰,地洞又湿又冷。 很久以前,我的脚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万老还告诉调查团成员,除了躲进空的洞里外,当时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苦。 在朝鲜国内,能看到的几乎都是废墟,大部分是残垣断壁,被炸毁的人们到处都是,部队的状况更是艰难,条件更是艰苦。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新闻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红色精神传承调研团采访抗美援朝英雄”

照片为调查团成员采访万士贵老人

新闻网通讯员李云飞拍摄

他好好地告诉了调查团的成员们。 “我不后悔加入军队。 我参军的时候没想到会活着回来。 我们要走的是做好死的准备奔赴战场。 至今我仍然认为参军的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事情。 这个时候,老人突然呜咽说,我的战友们,和我一起回来,屈指可数。 现在也只有两个人。 但是,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 对我们这一代退伍军人给予了特别的照顾,完全治好了我的脚。 我衷心爱党,感谢党。 说起来,我想起了戎马一生的老人在抗战前线的夜晚,双手颤抖着,不由得热泪盈眶。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新闻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红色精神传承调研团采访抗美援朝英雄”

在老人的故事中,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场,脑海中浮现出最可爱的人的鲜活面孔,英雄战士们不畏生死冲锋的场面,响起了震撼回肠的英雄颂歌。

照片为万士贵老人讲述当时的抗美援朝战争

新闻网通讯员李云飞拍摄

朝鲜战争结束后,万老于1954年底回到家乡,在医院医治双腿,康复后,万老被分配到粮食局工作,继续为民服务,奉献自己,解甲归田,但始终不忘初心。 回想过去的岁月,希望万士贵老人经常向家人和邻居们讲述难忘的军队往事,理解今天和平岁月幸福生活的艰难。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新闻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红色精神传承调研团采访抗美援朝英雄”

照片为国家颁发万士贵老人抗美援朝纪念章

新闻网通讯员李云飞拍摄

在这次采访中,调查团成员们有幸聆听了抗美援朝退伍军人在战场上的精彩经历、战斗过程、动人的故事,温暖了他们的岁月。 年轻一代的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的革命精神。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的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不能忘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要始终铭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维护正义、反对强权而建立的不朽历史功绩。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新闻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红色精神传承调研团采访抗美援朝英雄”

照片与调查团成员和万士贵老人合影留念

新闻网通讯员李云飞拍摄

这次采访结束后,小组成员们受到了教育、激励和启发。 红色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也是时代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大力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精神,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精神的时代意义,永远继承,世世代代发扬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使自己在奉献中闪耀,实现人生价值, 通讯员:李云飞

标题:“江苏科技大学电子新闻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红色精神传承调研团采访抗美援朝英雄”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