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47字,读完约8分钟

深圳到底有多少人口,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 根本点是,实际的管理服务人口(以下称为“实际人口”)到底有多少,以及该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关于常住人口,每年都有官方统计,所以没有争论的余地。

据我所知,深圳民众对深圳人口统计的质疑主要有两点。

一是深圳的实际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额过大。 大家默认深圳的实际人口超过2000万,但为什么和常住人口差距这么大——甚至达到800万以上——很久都无法解释。

二是不同的人口统计会影响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市场评价。 例如,人均gdp按1340万和2200万计算,则有两个结果。 或者通过推算房地产的走势,大家通常以2200万人口渲染深圳诉求量的大小,但1300万人会有折扣。

不用说,人口统计是非常专业的学问,我完全是外行。 所以,关于这两个问题,我自问也无法解释。 调查了一点资料,分享了感想。

首先估算城市的实际人口,现在应该是可行的。 这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我们是推算这个实际人口的,但简直是个谜,甚至经常听到官方用食盐摄入量进行统计。 但是,近年来,大数据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实可以处理这个问题。

“深圳“2200万人口之谜”的背后”

根据被调查的深圳官方数据,关于实际人口,大致有三次公开。

头一年,有报道称深圳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000万吗? 。 年初,根据深圳人口《深圳市人口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十二五”》,实际管理服务人口稳定在1800万人吗? 比去年减少了。 今年5月疫情期间,深圳市副市长接受采访表明,实际人口达到2200万人? 比去年增加了400万。

“深圳“2200万人口之谜”的背后”

这个系列的数据再次坐实,深圳人口超过2000万的事实,所以大家也一直在燃烧。 好像全国只有深圳,很厉害。

但是在今年的广州两会期间,我发现广州的实际人口居然和深圳一样。 也是“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移动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 ? 同时在新计划《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35年)》草案中,提出“到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为2000万人左右,根据2500万左右的托管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

“深圳“2200万人口之谜”的背后”

这是出乎意料的,深圳引以为荣的实际人口达到“2200多万人”,不是深圳特有的现象。

继续看,回到刚才说的大数据技术,百度慧眼今年发表了各城市的实际人口推算吗? 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帮助。 有助于我们掌握各个城市的实际人口数量,有助于我们区分实际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区别,也可以为我们评估各个城市和房地产的价值提供参考。

“深圳“2200万人口之谜”的背后”

在该研究中,以居住在当地的“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为区分基准推算了实际人口。 ( 3个月以下的流动人口不包括在统计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有以下两张图。

总结了一下,大致有几个结论。

1、中国2000w+的城市比想象的要多。 北京的人口超过了3000万。 要知道,这两个城市宣布每年人口净减少。 2019年常住人口分别为2154万人、2428万人,不允许增加。 但实际数据显示,人口持续流向这些城市,比我们想象的要激烈得多。 事实证明,2000w+的城市有穗渝深成,深圳人口确实在2200万以上,但在实际人口顺序上,深圳排在第五位,在广州之后。 (扣除重庆的特殊性,深圳排在第四位)。 从整体来看,我认为中国人口流向超城市的速度和强度比想象中还要厉害。 从侧面也证明了我们近几十年来有力地遏制了超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失败了。 无论使用什么力量,结果都一样。 人口向超城市集中是国际普遍规律。 关于未来超城市的人口问题,不是还会不会变大,而是会变得有多大? 例如,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超都市东京圈,人口接近4000万人。

“深圳“2200万人口之谜”的背后”

2、实际人口与常住人口有差距,显示出城市真正的竞争力。 从结果来看,有人口论的城市排名和有常住人口论的城市排名略有不同,但其差异恰恰证明了城市的真正竞争力。 例如,如果看广州、深圳、苏州、东莞,实际人口的排名会比常住人口高。 特别是东莞常住人口排在最后31位,但实际人口排在第8位,令人惊讶。 (东莞2019年常住人口为846万人,但实际人口逼近2000万人,表明东莞的人口流动性比想象中要强。 当然,其中可能与深圳有很大的交叉) )。 相反,天津、石家庄、哈尔滨、临沂等地证明常住人口远远多于实际人口,流动人口比想象中要弱。 特别是作为直辖市的天津,常住人口排名第五,实际人口排名下降到第十七位。 一个城市的实际人口折射出了这个城市真正的竞争力,从图中可以得到印证。

“深圳“2200万人口之谜”的背后”

3、实际上人口上升影响房地产价值。 如前所述,由于统计原因,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并未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真正竞争力,实际上人口更具说服力,折射出该城市对人口的吸附能力、对就业的创造能力。 如果一个城市的实际人口比常住人口多得多,就证明了该城市的“门户价值”很高。 从不动产的立场来看,这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以上人口顺序图,事实证明,越是实际人口/常住人口比例较大的城市,房地产价值越牢固,上涨也越剧烈。 例如深圳、东莞、苏州,都长期排在涨幅排行榜的前列。 相反,比例越小的城市,房地产价值相对越低或越平。 例如,天津这几年的快速发展,非常能证实这些事情,建立直辖市,面对北京强大的虹吸能力,表现出古老的态度,值得深思。 所以,在这个实际人口的背后,实际上中国超城市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如果我们要去不同的城市买房子,认真研究应该把钱放在哪里,结构的变化是很有意义的。

“深圳“2200万人口之谜”的背后”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实际上有人口与常住人口的统计差异,真正传播的意义,或者带来的问题是什么。

大多数人讨论这个问题时,都有很大的含混之处。 特别是我们做房地产研究的,大多是把2200万和1340万这两个数字非常简单化对立,在谈房地产价值的时候,我们用前者来谈深圳的房价前景是多么光明。 谈论每个人的平均gdp时用后者,不断谈论深圳的快速发展是多么辉煌。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怀疑这两个数字,到底哪一个是真的。

“深圳“2200万人口之谜”的背后”

但实际上,从我调查的资料来看,这两个数字都是正确的。 常住人口的数字显然是正确的,但实际人口统计数量也是一样的。 包括每年约40万人口的增加部分在内,可能会出现误差,但不会出现大的错误。

问题是争论在偏向。

一个城市存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异,真正的意义不是房地产,或者说统计是错误的判断。

真正验证了的是什么呢?

我的总结是,人口检测城市有公共资源的边际供给能力。

例如,在深圳这样的城市,实际人口比常住人口多850万以上。 (观察是三个月以上的人口规模,不像坐飞机越过国境。 )那么,如果对你的城市就业率、交通出行、旅游接待、居住教育医疗等有完全不同的诉求(例如每年约有70万人口住在北京,其中一部分住在北京,自然会产生巨大的人口。

“深圳“2200万人口之谜”的背后”

光是1340万常住人口的规模,如果配置这个城市的公共资源,会发生什么问题?

供应不足。 如果不充分提供公共资源,市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供给不足。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深圳在各个行业,供应不足,乃至实际价格持续暴涨。 虽然有些东西看起来不贵,但是难度非常大。 例如,公务学位)。 包括房地产,例如公共住宅,我们现在只覆盖常住人口中的户籍人口。 那样的话,这个差距肯定会变大,大到你想象不到的程度。 最终这些压力转移到房地产市场,无论是租赁还是销售,都体现为价格的刚性。 深圳房价涨幅如此剧烈,就是因为顶楼设计的这个配置。 当然,在教育等其他行业的问题上,解释力也是一样的。 (把这个事件放在这次的新冠灾祸中,我们会更好地理解这些事情的。

“深圳“2200万人口之谜”的背后”

从道义角度来说,这当然不公平。 谁为这个城市的gdp、税收做出了贡献,却没有得到公平的公共服务呢? 这几个已经在中国所有城市推进了“堂堂正正、堂堂正正、无愧于心”几十年。

从目前国家、广州给出的最新构想来看,公共资源配置已经向这个方向旋转。 今年5月,中央出台重要政策,宣布“将公共资源从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

根据这个要求,深圳也相信很快就会公开,近期内必须配合2200万人口(将来可能会越来越多,也可能会越来越多2500万人)配置这个城市的公共资源。

这意味着在下一个深圳,很多事件应该发生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在教育、公共住宅、医疗等行业,我们迄今为止看到的数据,可能对这个城市的市民有意义。

标题:“深圳“2200万人口之谜”的背后”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7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