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8字,读完约5分钟

原题:写长白山60年《生态回答》

滔滔的松江水巍然耸立着长白山。 位于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是我国东北重要的生态屏障。 为了保护这个“珍稀生态天堂”,1960年,国内设立了第一个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60年来,长白山的人们不断努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这个生态系统的宝藏。 近年来,长白山人积极践行“绿山河不过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协调。 现在,曾经濒临灭绝的中华秋沙鸭成群结队地返回山林,筑巢栖息,天南海北的游客也仰慕大名“洗肺”养神,享受“生态红利”。

“长白山60年书写“生态答卷””

有北斗卫星就不能消除“铁栅”的精神

9月初,3个台风相继入境吉林,袭击长白山。 台风过后,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督察队副队长朴光熙更忙了。 他和队员进入山林,看着倒下的树,找火灾保险,走了十几公里。 “比起爷爷唯一的‘铁脚板’,现在巡逻使用高科技,手拿对讲机,腰间挂着smart巡逻装备,天空中还有北斗卫星导航。 ”朴光熙说。

“长白山60年书写“生态答卷””

朴光熙的祖父朴炳灿于1960年应国家号召来到长白山保护局的头道保护站。 林区没有道路和交通工具,朴炳灿和队友掌握了“铁栏杆”“活地图”的本领。 祖父陆续向研究长白山动物的儿子和进行防火检查的孙子传达了“铁脚板”。

“长白山60年书写“生态答卷””

早上7点多进山,下午4点或5点出山,每天野外巡逻10几公里,几乎是长白山巡逻队员的“标配”。 在白山保护站,薛俊森副站长指着靴子一双脚说,如果有先进的巡回保护技术,还是少不了“铁脚板”。 长白山9个保护站,每个保护站巡回面积有100平方公里,在这样广阔的山林里,有许多监控“死角”的监控设施。 要涵盖所有死角,就需要“铁格子”。

“长白山60年书写“生态答卷””

守护长白山的60年间,以一家三代、一门三兄弟、一家三姐妹的护山故事居多。 薛俊森兄弟三人都在长白山工作。 父亲是第一代守护者,三兄弟从小就对山情有独钟。 毕业后,不约而同地回到了这里。

薛俊森还记得,当时父亲进山巡逻的时候,住在铺满塑料布的地毯式房子里,现在巡逻点换成了新的板房和拖车。 他说,虽然巡逻的条件好了,但“铁脚板”是必不可少的,“铁脚板”的精神也不能消失。

好处再大不动心破坏再小也可以接受

秋天晴朗的日子,登上长白山,蔚蓝安静的天池就像蓝宝石的大象嵌奇峰之间,染红了山下层的树林。 保护绿山,长白山林区也有过度开发的惨痛教训。 2000年,长白山保护区对外承包红松果林,到了秋天,人们大举进山打松树种,林木被毁,野生动物锐减。 为了快速发展旅游,在景区建了酒店,但客源却蒸蒸日上,松花江源头被污染了。

“长白山60年书写“生态答卷””

“感到疼痛后,长白山果断地做过度开发的减法。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库说。 2006年长白山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当年停止承包红松果林,历时5年拆除核心区多家酒店,恢复植被。

据长白山管委会统计,取消承包每年收入少5000多万元,拆迁酒店支出2亿元,但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这笔帐,值得! ”在头道保护站,站长王伟的话触底。 他拿出了用红外照相机拍摄的影像。 笨蛋打架,黑熊带着孩子……

好处再大也不会动心,破坏再小也可以容忍。 在漫长的历史中,长白山的自然生态曾多次受到火山喷发、森林砍伐等冲击。 对保护区来说,制止破坏是不够的,必须自主修复。 近年来,在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政策支持下,长白山保护区累计投入50多亿元,实施了70多个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 保护区河流中的小型水电站拆除后,水生物种的洄游通道畅通了。

“长白山60年书写“生态答卷””

日前,长白山保护区野猪、狍子种群迅速增加,“鸟类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种群每年增加5%。 但是长白山科学院副院长黄祥童认为,保护修复有紧迫感,必须紧急保护珍稀动植物。 近年来,他将研究行业从恢复扩大到救治,重点保护红豆杉等珍稀植物,建立育苗基地。

“长白山60年书写“生态答卷””

青山使人不负责任

3月底,一群特别的客人在雪白的白头山下迎接。 吉林省援鄂医疗队1200多名“白衣天使”陆续来到白头山休养。 刚经历过紧张的“瘟疫”,他们就在这里脱掉防护服,舒服地呼吸。

去年,长白山地区空的气体优良天数超过99%。 长白山脚下空气体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达到12000多/立方厘米,山林中的负氧离子浓度更高。

如何让优美的环境造福大众? 近年来,长白山管委会加快了旅游转型,让更多游客享受到绿水青山带来的红利。 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镇打造“慢城”企业品牌,没有红绿灯,游客在干净的街道上闲逛,感受慢生活,平静地深呼吸。 “不追景点,不赶路,去长白山旅行是‘洗肺’! ”北京游客赵雅说:“这么好的生态,脚步也要放慢。”

“长白山60年书写“生态答卷””

去年,长白山接待了610万游客。 随着8月20日敦白客专用铺轨,长白山不通高铁将成为历史。 如何防止激增的游客破坏长白山的宁静? 王冰表示,长白山管委会正在统筹推进旅游升级和周边林区快速发展,将林区景点纳入长白山旅游“大盘”,游客与青山绿水和谐共存,协调生态保护和快速生态旅游发展。 (记者陈俊、周长庆、宗威参加录制:邵美琦)

标题:“长白山60年书写“生态答卷””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