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5字,读完约4分钟

截至6月24日,龙虎网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接种疫苗已经超过11亿次,其背后相继有疾控人员和医护人员昼夜不停地忙碌工作。 这几天,记者进入扬州市疾控中心、接种所,见证了深夜“秧苗保护者”的坚守和执着。

接力赛跑

疫苗第一时间到达

6月28日深夜11点多,花都汇新冠疫苗集中接种所结束了一整天紧张忙碌的接种疫苗,30多名医护人员和疾控工作人员依然没有下班。

接种台上的小冰箱里剩下的疫苗一个个取出放回冷链室,清点剩下的苗的种类和数量并回收,填写核苗的填表,然后进行库存管理……不管接种疫苗结束的时间多晚,这些工作都要准确完成 当天,扬州市疾控中心景区洞建瑞中心主任和其他盘点人员忙到天亮,“做完工作”,但第二天他们依然准时上班。 因为只有这样,所有的疫苗才能被追踪,保证人的秧苗一致。

“疫苗接收、扫码入库、登记一个个地发……深夜,扬州这群护“苗”人在奔跑”

苗的传入、代码的扫描入库、报纸的登记、每个人的协调……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的“母子军”,每天几乎都在忙着打仗和“运苗”。 正因为她们从早到晚加班,新到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才能准时出现在各个接种点的冷藏箱里。

“疫苗接收、扫码入库、登记一个个地发……深夜,扬州这群护“苗”人在奔跑”

这种疫苗到底经过怎样的“旅行”,安全地注射到人体上呢? 北京等厂家的疫苗运输车一到扬州市疾控中心楼下,无声的“战斗”马上响起。 从制造商工厂到接种台,疫苗的配送必须经常保持在2℃-8℃的冷链环境中。 为了确保数量不少、新闻不差、安全不宽松,员工采用“白加黑”“5+2”的模式,监管全过程,确保疫苗“到位后及时配送”。 新疫苗抵达扬州后,无论多晚,工作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从车上“卸货”疫苗,并迅速运到冰箱内。 冷冻库的温度只有2℃-8℃,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很寒冷。

“疫苗接收、扫码入库、登记一个个地发……深夜,扬州这群护“苗”人在奔跑”

疫苗入库不是简单的搬运,必须每次登记入库,确保疫苗的可追溯性。 入库后,要根据各功能区、区县的诉求统一分配,大多数情况下,秧苗刚抵达扬州,各区县的冷链运输车就在楼下排队等待。 全市的疾控系统只能无缝配合,第一时间运苗,保障新型冠状病毒的接种疫苗供应。

“疫苗接收、扫码入库、登记一个个地发……深夜,扬州这群护“苗”人在奔跑”

一直忙到黎明

为构筑全民免疫屏障而护航

梁杰是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青年党员,自接种疫苗实施以来,她一次也没有好好休息过。

晚上10点以后接受疫苗已成为常态,梁杰带领科里的“母军”加班,停止周末休息,到了晚上继续工作。 她说:“保障接种疫苗的有序安全是我们的责任。 ”。

免疫规划科有8人,文弱身材矮小的她们是一工作就会爆发战斗力的“女汉”。 梁杰和她的“母子军”一直处于待命状态,每次疫苗到达扬州,她们都要忙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或三点。

“有一天晚上9点多疫苗入库完毕,每个人都在工作,但这个时间唯一没有到上午。 我们很幸福。 ”“85后,”马金蕾笑着说。 因为要运一箱疫苗,所以不需要去健身房,手臂也从肌肉中“练习”了。 记者称,她们用来运苗的推车把手,被汗水浸泡得斑驳。 “有一次,我们携带了150多箱疫苗。 为了夺走时间,我没能注意箱子的重量。 用推车把秧苗连同车一起运走了。 搬完才注意到胳膊太重抬不起来。 ”

“疫苗接收、扫码入库、登记一个个地发……深夜,扬州这群护“苗”人在奔跑”

“不仅仅是晚上运苗,白天的课工作也很忙。 那个时候,梁科长一接电话就耳鸣,胳膊上也贴着膏药,但晚上和我们一起工作到深夜。 ’许雅静的老家在国外,春节以后没回过家,自从负责疫苗工作以来,她瘦了8斤。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梁杰表示,在扬州疫苗事业有序顺利推进的背后,许多疾病防控人员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都默默奉献。

据悉,在主城区4个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集中接种点、7个移动接种点,每天有80多名疾控人员奋战在第一线,为构筑全民免疫屏障保驾护航。 丁云王诗韵文/照片

标题:“疫苗接收、扫码入库、登记一个个地发……深夜,扬州这群护“苗”人在奔跑”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