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65字,读完约5分钟
今天传来了悲伤的消息!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混合动力美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衰竭于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
两个梦想一生追求
“我的人生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禾下乘凉的梦,另一个是杂交米覆盖世界的梦。 ’这是袁隆平的两个梦想,这是他一生不懈的追求。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和快速发展混合米的创始人,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特点的科学家,被誉为“混合米之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袁隆平在采访中,谈到了水稻研究的初衷。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9月。 1953年从西南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从事甘薯育种研究教育。 当时国家粮食非常匮乏,很多人还不能处理温饱问题,所以他转向了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但是,袁隆平的研究道路并不顺利。
首先,他必须面对国际权威的批评。 为了找到“水稻杂交没有特征”的雄性不育水稻株,他跑了大半个中国找了6年……
1976年,袁隆平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宣传,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为我国粮食问题的处理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导的科研队伍相继突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五期目标全部完成,一次刷新世界纪录。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0%,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能养活7000万人。
随着我国水稻研究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年2月,国际知名学术杂志《自然植物》杂志发表文案说,我国植物生物学研究已经在世界上确立了优越的地位。 特别是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的研究已经引领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的研究,可以说是“中国的复兴”。
研究成果混合大米,养活的不仅仅是中国人。 在袁隆平和众多中国科研人员的带领下,中国杂交米已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目前已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宣传,国外种植面积约700万公顷。
年8月,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长萨乎里专程来到湖南长沙,给袁隆平带来了特别的礼物。 印刷有混合动力大米的面额为2万的阿里马达加斯加货币。 十多年来,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累计宣传种植四万公顷,帮助这个国家结束了大米进口的历史。
多次下田的“农民科学家”
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袁隆平表示:“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必须尽可能地发挥新的贡献”。
接近90岁的时候,袁隆平每天都去试验田打“打卡”。 他说只有再实现两个目标,才能安心退休。 第一,实现杂交稻大面积模式亩产1200公斤,第二,培育耐盐碱海水稻,沧海变桑田。
稻子就像他的孩子一样,总是被关心着——
获奖前他特地去和超级稻道别。 你们很老实啊。 我一会儿回来。
晚上我做梦都在怀念这些宝贝。 哎呀,今天外面下雨了,不知道怎么回事。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田野看它们。 好久不见了。 我真的很想你们。
“书的知识很重要,计算机技术也非常重要,但是书的计算机不能种水稻。 只能在地里种水稻。 ’在袁隆平看来,农田地头才是农业科学家科学研究的主战场。 脚踏实地、不辞劳苦,是他一直践行的科学研究姿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求真务实的精神被袁隆平传给了一代一代的学生。 他在接受采访时,就招生条件表示:“你不能下田吗? 你不下田的话我就不拿走。 ”在长年的岁月里,袁隆平率领的研究小组,默默地在稻田和实验室里忙碌着,守护着这项事业和中国水稻的未来。
南师附中校友来苏会议直奔稻田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培育和研究,在江苏也留下了许多足迹。
据苏网报道,袁隆平出生于南师附中1949年,2002年还回母校参加过校庆。
2007年10月,来苏州常熟参加第四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时,趁大会还没召开,袁隆平迫不及待地来到了2006年江苏省第一方常熟蒋巷丰产方考察。 看到声势浩大的稻子,77岁的袁隆平说:“这个丰产的稻子长得很好。 我估计,这里的平均亩产在700公斤以上,高产农田块超过800公斤。 这里不是一亩两亩,是一千亩。 好厉害! ”
由于盐碱地像普通耕地一样造福人类,从年开始,海水稻的研究就成为袁隆平的工作要点。 年,袁隆平“海水稻”队在全国五大盐碱地区建立了“海水稻”试验示范栽培基地。 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是东部滨海盐碱地类型,土壤含盐量在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六之间,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试验示范栽培基地。 专家小组对各亩3块稻田的产量进行了实测,“超优千号”耐盐水稻平均亩产达到802.9公斤,创下了盐碱地水稻的高产记录。 得知这个消息,袁隆平非常高兴。
一手拿着草帽,一手拿着稻穗,穿着长靴,露出微笑的脸。 这就是来自江苏省的着名雕刻家吴为山所画的袁隆平,也是袁隆平一生奉献水稻事业的定格。
当饭吃不上了已经成为历史,荒芜之地飘来万里稻香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住一位老人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
不要送别袁老!
(我苏网/刘静综合央视信息、总公司、中国信息网、南京教育高层、姑苏晚报、荔枝信息、如东自媒体) ) )。
标题:“追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在南京读高中 让江苏盐碱地飘出稻香”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2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