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5字,读完约3分钟

4月7日,在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锁四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听到旧式缝纫机的达达声。 这是一家由5个社区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心连心”缝制公司,这家充满爱心的缝制公司已经开业一个月。 每周三天,他们有义务在社区为居民缝衣服。

“1台缝纫机、5个手工达人,南京这个居民区里有家爱心缝纫社”

成立缝制社的想法是四社区第三网格党支部书记张德君提出的。 他是个热心人,退休后来到社区当志愿者。 四社区是南京市最早的居民住宅小区之一,共有3000多居民,其中三分之一是老年人。 他经常看到,老年人因为年老眼老,想穿针也没力气,在家需要缝翻新的衣服总是放在旁边。 辖区内的年轻人经常因为衣服有点破损,不懂手工,把衣服扔在旧衣服回收箱里,老人们看了总是觉得很遗憾。

“1台缝纫机、5个手工达人,南京这个居民区里有家爱心缝纫社”

有了想法,开始行动了。 今年年初,张德君在回收废品的地方看到脚踏式缝纫机,决定马上花65元买回来。 刚买回来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小病。 张德君在网上取出了很多零件,社区“维修高手”韩刚帮他修理,缝纫机也“开工”了。 他寻找了4名灵巧善于缝纫的党员志愿者,“心连心”缝纫社初步成立。

“1台缝纫机、5个手工达人,南京这个居民区里有家爱心缝纫社”

今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心连心”缝制社正式成立,张德君在记录册上记下了这一天。 每周三、周四、周五,缝制公司成员有义务全天为辖区居民提供裤子边、被子缝等服务。 平时,他们在社区志愿者服务处缝补修补。 晴天,他们会把缝纫机送到入口的广场,为大家服务。

“1台缝纫机、5个手工达人,南京这个居民区里有家爱心缝纫社”

缝制社五体都是“手工达人”,热心。 张德君是在部队学的缝纫技术。 3月11日,居民送来两条裤子,要换裤脚。 缝纫机坏了,线团缠在一起,我直接用手给你缝了。 我忘记拔手指了。 张德君笑着回忆。

今年83岁的陆金妹是缝制社的高龄成员,是最早拥有缝纫机的人。 “我丈夫以前在轻工机械厂工作。 因为生活困难,为了给家人做衣服,买了缝纫机的头,戴了饰品,组装了一台缝纫机。 当时是1970年左右。 今年74岁的袁志萍在原南京市纺织企业工作,担任仓库主任,熟知各种纺织产品。 因为我不在职场工作,所以最棒的是管理层。 缝纫技术正在自学。 并不厉害。 “”袁志萍很谦虚,但其实手艺不马虎。 一个月来,她在缝制公司修床单,缝袖子,补裤脚,很忙。

“1台缝纫机、5个手工达人,南京这个居民区里有家爱心缝纫社”

关于未来,缝制社的成员还有很多想法。 他们为想学习缝制技术的有趣居民提供教育指导,吸收具有缝制特长的老同志们进入公司,开展志愿者活动。 今年暑假还安排了委托辖区内的孩子们手工制作的活动。 张德君说:“我们不仅仅是帮老人缝补和缝补。 我们这一代提倡节俭,认为很多旧衣服可以改造成袖子、布袋甚至文创产品。 我希望缝制公司向越来越多的人推广环境保护的理念。 “”

标题:“1台缝纫机、5个手工达人,南京这个居民区里有家爱心缝纫社”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