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8字,读完约7分钟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小康中国”的历史飞跃,苏州以其独特的贡献,成为举世瞩目的鲜活样本。
苏州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最早印证“小康构想”的地方。 1983年邓小平进行了南下调查,从苏州看到了实现小康目标的光明前景后,以苏州实践为例,系统地阐述了小康目标的内涵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术构想。
苏州也是习大大总书记殷殷嘱托“描绘现代化目标”的地方。 2009年,习大大考察苏州时提出,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素描的目标。
在这样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苏州人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实践,全力打造小康社会建设的“试验田”,探索具有苏州特色的“小康路径”。
积极抓住机遇,建成举世瞩目的小康
年10月14日,苏州召开了“十四五(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编制和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实务研讨会,科学策划了“十四五(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代的战术部署。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把苏州的快速发展放在“两个百年”“两个大局”的时候空的维度上综合考虑,把握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机遇,更好地做好向上海的大文案,做好国家战术 他说,要全面建设苏州快速发展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始终努力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
走在快速发展的前列,成为苏州这个城市行动的自觉。 从开始绘制小康宏图的那一刻起,苏州就毅然决然地争夺第一位,毅然坚持唯一的信念,紧紧抓住时代机遇,推动自身快速发展飞跃,实现了“华丽转身”。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州率先快速发展乡镇公司,一举奠定了从实现温饱到基本小康的坚实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到“十一五”末,率先利用外向型经济的大快速发展融入世界生产体系,走上了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的高速公路。 “十二五”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开辟了创新优质快速发展的道路,创造了从全面小康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坚实业绩。
负有重大使命的苏州,用极具创造性的实践和令人瞩目的成果,对小康构想进行了真理性的检验和解释。 这座千年古城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前典型的费用型城市走向全国性的经济大市。 2019年,苏州实现gdp1.92万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 人均GDP为2.6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7年稳定在3万亿元以上,排名全国第三的进出口总额为3190.9亿美元,排名全国第四,通常公共预算收入为2222亿元,排名全国第五。
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过程中,苏州人以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优质”为一件“双面绣”精工,实现了“经济强度”、“环境美丽”的和谐统一。 从“国家环境保护示范城”,到“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市”,再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苏州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始终站在人前,探索具有丰富内涵的小康
年10月27日,苏州举行高规格“最美劳动者”礼赞表彰活动,表彰全市各行业优秀劳动者万人。 他们中不仅有医生、教师,还有外卖员、快递员、西点师、网络播音员等,虽然职业不同,但都有扎根于这个城市安静服务的追求。
以城市的名义向劳动者致敬,不仅促进新老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也为开辟现代化的新征程聚集了强大的力量。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过上好生活是苏州广大干部群众朴素坚定的想法,这也是小康理念从一开始就在苏州被认同的强大价值。 苏州人怀着足够的热情,以创新快速的发展思路和务实的工作措施,不断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三大法宝”的诞生,就是这种精神力量的具体体现。 1984年,昆山为了天下首先创造性地自费开拓工业园区,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建设国家级开发区,撬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迈出了影响力巨大的“昆山之路”。 20世纪90年代初,在各方面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张家港提出了“三超一争”的目标,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孕育了“张家港精神”。 得益于规划先导、机制创新、产业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治理等一系列创造性实践,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中连续多年位居首位,“园区经验”走向全国。
“三大法宝”引导苏州相继突破上限,创造出一个个“第一”,赋予小康丰富的内涵。 苏州先后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服务贸易创新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等70多个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形成了具有“率先”和“首创”意义的实践成果,确保了在小康领先的赛道上向前发展。
多次以人为本,建设经得起检验的小康
去年10月27日,苏州举行重大卫生健康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和要点项目推广会,集中开工总投资近80亿元的6个重大卫生健康建设项目,以弥补卫生资源的不足,提高卫生健康水平,创建健康的中国示范城市。
多次坚持以人民为本,增进人民福利是苏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线。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表示,苏州始终让所有人有机会享受公平快速发展的成果,多次全力以赴,及时应对民生关切,民生投入“落地之声”,民生改善之路越来越切实。
改善民生,苏州要多次拥有“城市有的,农村的”。 2004年3月,昆山首先实行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农村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31万农民和城市人民一样刷卡看病。 这一“石破天惊”的动向,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此后,苏州社保不断实现“更上层楼”。 年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合并轨道,年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合并轨道,标志着苏州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2019年,苏州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82岁,首次超过上海的0.16岁,居全国第一位。
苏州乡下人的“福利”比城市人多。 2019年,苏州农村总资产达到3046亿元,村里所有可支配收入达到936万元。 强大的村级集体经济,为在苏州巩固农民收入、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收官战取得胜利增加了潜力。 目前,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了“家家有资本,家家有股东,村有房地产,年年有红利”,持股农户占总数的96%。
在苏州,加快了民生福利从满足基本诉求向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转变,“人民财富”的成果越来越享受和感受到。 而且,苏州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口袋”和“头脑”两者。
有书香才小康。 目前苏州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超过0.96平方米,每15万人拥有博物馆,建设“10分钟文化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 年,苏州在“城市阅读指数排行榜”的全国地级市阅读指数中排名第一。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亦如此。 苏州“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城市名片越擦越亮。 年11月20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苏州市、张家港市、常熟市确认荣誉称号保存完好,太仓市、昆山市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苏州实现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
系统情报记者李仲勋
标题:““全面小康 追梦之路”调研行”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