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7字,读完约3分钟
“侯大姐,这些蘑菇一定要保证光照,通风也要多,否则菌盖会变长,菌柄会变短,无法保证产量和质量。 》清晨,辽宁省农科院驻岫岩满族自治县科技扶贫工作队队长、食用菌科技特派团团长张季军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清凉山镇清凉山村建设卡贫困家庭侯岩家食用菌种植大棚,传授栽培技术。
近年来,辽宁省农科院逐一发挥科技和人才特点,选派专家到地方挂职,创新实施科技扶贫示范,引领基地院县共建模式。
年,侯岩的丈夫卧病在床,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一度陷入困境。 “我们调整了政府的扶贫资金,让她建造蔬菜大棚,请辽宁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清凉山镇党委书记石钰说。
今年,侯岩家食用菌栽培收入约5万元,“镇上建成扶贫大棚,农科院专家传授技术,张老师一周来村两三次,指导、建议,我也有了一技之长。 ”
清凉山镇长屈广慧表示,“迄今为止,该镇已筹集了1500多万元资金,相继建成60多栋塑料大棚。 农科院专家给我们送来了技术,通过快速发展食用菌等特色生产,1447个建设档案挂牌的贫困人群已经全部稳定脱贫,年人均收入达到5300元以上。”
上午10点在清凉山镇政府组织食用菌栽培人员培训,12点到老爷庙村现场指导香菇抑菌期环境管理,下午1点到汤沟村向香菇农讲解冬季香菇栽培观察的几个事项,3点到东兴村考察食用菌基地建设和大蘑菇生长情况,5点到县里, “我的车4年间行驶了20万公里的路。 可以增加贫困阶层的收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张季军说。
作为食用菌栽培专家,张季军拥有香菇、香菇等6个国家的发明专利,还参与了辽宁省食用菌地方标准的5个制定。 他把这些专利和技术都用来帮助贫困阶层了。
食用菌栽培需要消耗大量木屑,他指导村民使用塔板栽培模式,各大棚在消耗同样木屑的情况下,可以获得5000多元的额外收入; 他在日光温室栽培红菇,免费提供给贫困家庭全套栽培技术; 他研究的玉米芯和杨树木屑栽培香菇的发明专利也在岫岩县东部山区被全面推开。
通过品种改良、新技术模式,张季军带队建立了香菇模式基地、宽大眼长蝽模式基地和红菇模式基地。 不仅如此,他还为当地培养了20名科技带头人,建立了科技示范户30户,支持食用菌公司4家、食用菌合作社12家。
据统计,从2009年开始,辽宁省农科院共组建33个扶贫工作队伍、104个科技特遣队,使18名科技副县长和43名第一书记(副乡镇长)在扶贫攻坚第一线长时间工作,实施科技项目270个,建立扶贫示范基地1043个, 记者刘洪超
标题:“从炒概念到进商超 植物肉想打动“中国胃”还差火候”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kj/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