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1字,读完约2分钟

本公司兰州6月27日电(记者何问、王博) )左手大拇指按住彩色丝绸,右手迅速穿针穿线,“七彩鸟”延伸到缎子上。

这绣球花叫潘小红。 今年42岁,是居住在祁连山下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裕固族群众。 历史上裕固族游牧,衣食住行大部分靠手工制作,织茶、做毛毡、刺绣、皮雕等自古流传的技术成为裕固族浸润血液的传承。 从小,潘小红就对手工刺绣有独特的喜好。

“小龙虾哀兵一片 资本游移不定”

幼年的不幸意外地失去了潘小红左手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的活动功能,但这并未失去对刺绣艺术的热情。 18岁时,潘小红开了一家门面小手工制品店,专门做汽车背带。

最初,因为左右手不协调,所以做背带经常需要两三天。 之后,她除了出国购买材料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练习上。 拆开,拆开,慢慢地潘小红的技术越来越熟练,成了当地有名的“单手绣娘”。

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潘小红发现了更大的“宝藏”。 在市场上,手工刺绣的具有裕固族服装和裕固族文化元素的物件很受欢迎。

但是,缝制裕固族的服装并不容易。 裕固族刺绣针法多样,注重切断羊绒、锁边、切金圈等辅助工序。 除了原材料讲究、色彩丰富、图案特殊外,还搭配了珊瑚、玛瑙、银色饰品等不同的材料和样式。 潘红说,最熟练的刺绣工匠,缝制古来流传的裕固族服装也需要两三个月。

“小龙虾哀兵一片 资本游移不定”

潘小红逐渐以裕固族服饰制作和图案刺绣为自己的本职,产品在当地大众中、旅游市场上很受欢迎,有着更稳定的销路。

五年前,浙江一家企业喜欢裕固族刺绣,请刺绣师傅们在丝绸面料上绣刺绣。 这些具有裕固族文化元素的产品目前出口海外。

现在,潘小红的“手艺”也投入到扶贫的辅助事业中。 在当地政府提供的创业奖金等资金支持下,潘小红扩建工厂、创办企业、吸收贫困者、残疾人就业,并且她在线为越来越多有诉求的群众进行手工技能培训,带领身边的残疾人和贫困者脱贫致富

“小龙虾哀兵一片 资本游移不定”

截至目前,潘小红刺绣企业共有计件工、兼职58人,其中残疾人22人,制卡贫困群众7人。 动员60名以上残疾人进行训练。

2008年,裕固族服装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名录。 在甘肃省,濒临灭绝的“绝技”与裕固族的服装制作技术一样,发挥着新的活力。

根据甘肃省文化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省设立106个无形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作室,开发无形文化遗产产品6万多个,接收就业人员近5000人,其中编制档案设立贫困群体2200多人。


标题:“小龙虾哀兵一片 资本游移不定”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