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5字,读完约4分钟
龙虎网报日前公布了全国首批城市——人民生活区30个试点地区,江苏南京、苏州2个地区入选成功。 这意味着更多的居民不需要离家太远,就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诉求,享受市井之巷幸福的“俗气”。
在苏州工业园区,大部分社区15分钟的步行圈内都有“邻里中心”,对居民来说,这里可以满足一切。 不仅包括一日三餐相关的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还包括棋牌室、活动室、图书馆等免费休闲娱乐场所,包括隐形维修点,满足居民“小修小修”的民间服务。
据原邻里中心企业副社长WangWu介绍,有人引进苏州人喜爱的老字号“一碗面”“咖囨直酱油菜”,也有人设立了365天无休的“政务服务”窗口,“邻里中心是商业中心,也是服务中心。 为社区居民提供柴米油盐酱醋茶,连衣食住行和游乐学一站式生活都配套。 形成了集商务、卫生、教育、体育、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商务集合体。 ”
商务部、住建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尽快建成民间生活区的意见》提出,在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建设一个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基本费用和质量费用的、业态聚集的社区商圈。 “邻居中心”模式可以说是理想的样子之一,面向全国进行宣传。
2019年7月开业的南京市秦淮区秦虹街道扇骨里邻里中心,集社区政务和警务、家政、维修、理发等民间服务、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等为一体。
扇骨里邻里中心苏尚小生活的创始人郁青介绍说,对比他们在周边老年人中较多的优势,设立了膳食补助、护理床、老年人文化培训等场所。 “这种模式也是与政府企业相结合的全新尝试。 总体上还是定义为一个共享大楼,尽量保持收益的平衡,同时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 与以前做的项目不同,这是一站式服务中心,无论周边居民来休息还是参加活动,都有充分的空之间和地点。 ”
在老化的小区,越来越多的是在现有商业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弥补设施的短板,丰富商业业态。 今年1月,具有近70年历史的南京科巷菜场升级回归,从“菜场”变身“生活街区”,带动了附近五老村街道等社区环境和服务的反复。
在采访中,居民徐先生说,尽管她已经有在EC平台购买蔬果和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习惯,但拉链的修理和钥匙的安装等并不是网上都能处理的,如果巷子里有这些小摊,会更有人情味 “胡同的蔬菜柜台很方便,走路5到10分钟左右。 ”
南京市商务局菜篮工程办公室主任沈岩向记者表示,根据建设意见,南京提出了“一轮一策”的构想。 即在不同社区人群的基础上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特色化的民间生活圈,像工业园区一样以年轻人居多,多布局美容美发、健身娱乐的项目,适当延长营业时间。 主要城市的老年人多的话,康护所、社区食堂会更有必要,但无论如何,满足日常生活的诉求是基础。
沈岩说:“一种就像买米买油买蔬菜,也包括缝缝补补这些基础。 另一个是提高质量,有幼儿教育、老年人支援、残渣支援、健身文化等。 听老百姓的诉说,需要什么,缺什么,我们要加强什么? 另外,新的小小区来了,提前规划布局。 到2022年,我们将考虑完成20个“尽快为人民服务”的商圈建设。 ”
苏州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处长李艾表示,苏州将以试点为契机,将政府部门的多种职能与平民生活区进行比较,以有效整合。 “统一构建是所有人都能在家门口享受购物、娱乐、休闲、医疗、养老等生活服务,形成苏州特色的平民生活区,然后让人们真正划算。 ”
记者手记:
一刻不停的老百姓生活圈在于“一刻”和“便民”。 近年来,城市规划建设和老化小区的改造不断进行,很多地方的街道变得干净了,环境也变得干净了,但是原本可以在街角的拐角给自行车打气、补胎、锁门的小摊却消失了,必要时一时找不到了。
“尽快成为老百姓的生活圈”,是指让城市中的“毛细血管”贯通,让市民在家门口处理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有诉求就有商机,由于商业资源的下沉、商业模式的创新,许多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共享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成果。
标题:““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带来什么?南京、苏州两地正式试点”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