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1字,读完约2分钟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由中央网信办公室网信局指导、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网信办公室出品、现代快报+制作的《我随时了解你》系列短篇动画火爆。 现代快报将联合全国30所高校、30支青青讲述者队伍,奔赴全国21个城市,进入全国26个红色会场,踏上12000多公里的旅程,讲述30个党史的故事。 “我比任何时间都更了解你”,这是最青春的追求和回应,这是青年对百年党最深刻的告白!
8月17日,《我比任何时间都更了解你》系列短篇动画第24集《这里为什么被称为“江苏省农村改革第一村”? 在《在线》中,本集的青青讲述者是宿迁学院的学生严世龙。
“上塘,叫道上塘。 十家九口都粮食短缺; 茅草屋顶的房子、避风的墙、扯下稻草就成了床……”这首民谣曾经是江苏泗洪上塘人真实生活的写照。 四五十年前,由于地形崎岖,常年缺水,恶劣的环境,住在池塘里的人们不得不救济衣食住。 在宿迁泗洪“春到上塘”纪念馆的旧照片中,严世龙有裂缝的土地,缺水又细又弱的作物,孩子们穷得没袜子……
严酷的自然环境没有束缚上塘人的想法和手脚。 1978年,原泗洪县上塘公社铺湖大队会计苏道永、第五生产队队长任孝干等大队干部,乘着夜色约出社员,在干涸的小桥下,连续十几天,每天晚上测算土地面积,悄悄地分给社员手中。 他们实行“三个五个定额”,每人承包五个山芋、五个玉米和五个花生,年底每亩定额给队伍300斤玉米、300斤山芋干、15斤花生,多收的都是 到1979年,球队迎来了大丰收,从此前每年吃1万多公斤的救济粮开始,向国家出售1.2万多公斤的剩余粮食。 江苏农村改革的第一声春雷在上塘响起。
在实行“大包干”的头三年,上塘人也受到很多人的压力,但改革的脚步并没有停止。 1980年春雷响起,中共中央委员会印发《75号文件》,牢牢回应了3.6万上塘农民心底淳朴深沉的声音。 1982年,中共中央委员会首次以文件形式,正名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现在的池塘里,泥路变成了柏油路,茅草屋变成了整洁的大楼,人们生活富裕,生活火红……拍摄这部短片的时候,正是麦子的收获时期,在烈日下,漫无目的的麦浪中行走,和 “站在麦田里抚摸哪个麦穗,他们似乎在向我诉说着那一代人的辛苦。 老一辈的人挺身而出,为人超前,勇于创新,我们有着今天的幸福生活。 "。
现代快报全媒体记者李娜陈灵
标题:“我比任意时间更懂你丨这里为何被称为“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