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6字,读完约4分钟
从4月20日开始,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的大街上,出现了由68年前志愿军士兵的“图章”家书组成的海报,大家被家书生动有趣的“图章”所吸引,更加被字里行间流淌的家世情怀所深深感动。
这位志愿军烈士名叫李征明,本名李昕,1930年出生于宿迁县经纬区侍岭乡(现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李圩村,在兄妹8人中作为次子出生。 到部队后,亲自起了新名字“征明”,表示要追求进步。
“参军前,哥哥在上海当学徒。 父亲很少回家,二哥是家里的支柱,是弟弟和妹妹们的榜样。 ’李征明的妹妹,80岁的李曼说,二哥从小学到中学毕业一直是品学兼优,入伍前做了当时区政府的文件。 他会画画,会拉胡琴,唱歌唱得好,顺利进入了部队文工团。
李征明参军那年,李曼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一些字了。 “妈妈让我负责和二哥通信。 一开始我担心自己不擅长,但很多我不知道的词都被他换成了“印章”。 ’说到自己珍藏的李征明写的6封家书,李曼充满了自豪。 六本书中,三本是李征明写给她的,另外三本分别是写给父母、姐姐、妹妹的。
“他给我布置作业,让我每天额外学习五个字,给我买支钢笔,还答应给我做条新裙子……”李曼说。 每家的书里,李征明总是反复嘱咐她要更加用功,偶尔也会“撒娇”弟弟和妹妹们。 我希望妹妹多回信,收到信后也不掩饰自己的安慰。
“哥哥的每封信都很感兴趣,非常温柔。 等待和回复他的信是我那时最快乐的时光。 ”李曼说。
有时,李征明会在信中向弟弟和妹妹们“炫耀”。 1953年3月25日,李征明给李曼的信中说:“我在上甘岭一切顺利。 不要担心。 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坚决杀死美国鬼子,立功立大红花,光荣家族。 现在,我戴着祖国人民赠送的勋章。 你看了大概也很高兴吧。 我还在努力戴着军功章回去见毛主席。 ”
为弟弟和妹妹写了家书,李征明用了很多亲切生动有趣的“图章”。 而且,给父母写信时,每个字都一笔一画,认识清楚,字里行间充满了尊敬。
1951年3月21日,李征明给父母写信。 “青年要想找到光明的前途,重要的是参加革命事业和各种建设,参加组织。 ”。
在家书里,李征明没有提到前线生活有多艰苦,战斗有多残酷,每次都说“我在上甘岭一切顺利”就拿去了。 因为,对弟弟和妹妹来说,战场上的李征明一直是勇敢战斗,打赢战争的大英雄。
“1953年4月3日,我们从二哥那里收到了最后一本家书。 ”李曼想起,在随后的两个月里,李母张训兰去离家6里的乡邮局询问是否有儿子的来信,每次都是空手里回来。 之后不久,噩耗传来——李征明在前线牺牲,为国捐躯,享年23岁。
之后,雷曼从二哥的战友寄来的信中终于知道了二哥在战场上的实际情况。
“战争是残酷的。 距离敌人600米左右。 他们不得不在坑道里与敌人展开冷战。 ”李曼流着眼泪说。 李征明在硝烟弥漫的尘土飞扬的枪弹声中,英勇地救助伤员,忽视了自己的生命,受伤后也多次战斗,没有走出前线。 最后,他第二次受伤,终于伤得太重,抢救无效而牺牲。
“长大后,我知道了哥哥这样感兴趣的信是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写的。 ”李曼因此坦言,时隔68年,他再也不敢看抗美援朝相关的电影作品。 “我想看,但不敢看。 一看就联想到二哥当时所处的环境。 ”
“母亲于1999年去世,享年96岁。 最后一定要找到二哥的遗体。 ’李征明的弟弟李智说,多年来,家人一直在寻找烈士在朝鲜的埋葬地点,至今仍无音信。
20多年前,他们在宿迁凤凰岭烈士陵园纪念碑上发现了李征明的名字。 “不管多忙,我们每年都去这里看二哥。 ’李智今年88岁,尽管年轻时在战场上受伤、瘸了,但每年还是多次请孩子和孙子推轮椅,去烈士陵园缅怀李征明。
李曼为了缅怀二哥,“出版”了纪念李征明的《文集》,进而继承了李征明当时对自己的教诲作为家风家训,让全家人铭记李征明的故事和精神。
“援朝志愿参战,抗美捐躯效忠。 赠送荣誉牌对抗痛苦,英魂只会在梦中相见。 ”李征明以20周年祭为代价,李征明的父亲写的这首诗充满了对父亲儿子的深情和赞赏。
“我从20多岁就和安徽结婚了。 不久就要回去了”在采访中,李曼据记者透露,宿迁已经把她二哥家的书的故事放在了当地的党史学习教育阵地上,很高兴不久就要回宿迁,祭奠二哥,还想看党史教育阵地,给大家讲一下二哥的故事
日本日报系统交流道记者孙旭晖徐明泽朱文军
标题:“来自上甘岭烈士的“表情包”家书,字里行间满满的家国情怀!”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