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3字,读完约7分钟

3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联抗烈士陵园,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得知“全面抗战八年,‘联抗’四年,是广阔历史漫长的一瞬间,影响之所在千秋耀眼。”

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存亡为己任,壮大了自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联抗”以外郭军的形式,作为政治部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军友,比较有效地打击了日寇、伪军、顽固势力,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联抗”区域是共产党新四军为取得抗战胜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建立的政治特区。 其特区方法、特区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苏中地区一面团结抗日的旗帜”

团结抗战建立“联抗”

1940年10月,新四军黄桥战役的胜利为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里下河地区和沿江一带、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李明扬部、鲁苏战区游击指挥部的陈泰运部(即税警团)等,对新四军表示怀疑,希望在新四军和他们的防区之间建立缓冲地带,驻扎相互信任的中立部队 对此,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央军委致电刘少奇、陈毅,同意在苏中地区“设立八路军和新四军外郭军”。 新四军苏北司令部的决定,受到各方信赖的国民党战地委员会少将、中共地下党员黄逸峰前来组织这支部队。 1940年10月10日,“联抗”在海安曲塘成立,黄逸峰担任司令、李俊民、周至堃任副司令、贺敏学担任参谋长。

“苏中地区一面团结抗日的旗帜”

“联抗”部队的建立,在苏中地区高举抗日团结的旗帜,吸引着爱国人士,不到一个月,从各地慕名而来的官兵和进步青年就有一千多人。

联抗”部队首次组建时,辖4个大队,分别驻扎在胡集、曲塘、白米、白米一线,作为新四军和李、陈的中间地区,在几个主要驻地设立了税所,提供军费来源。 部队实行连队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配备文化教员,开设军政干部培训班,培训政治、军事干部。 建立战区职工团,创办《联抗报》。 政权建设中的第一项事业是接收和改组国民党曲塘、白米两个区政府,成立这两个区的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代行地方政府职权,从事抗日民主活动。

“苏中地区一面团结抗日的旗帜”

1944年10月10日,历时4年的“联抗”,圆满完成党赋予的历史使命,被勒令取消号码,所属团重组为苏中军区特务第五团,第二团重组为紫石县独立团。

“联抗”是产生在海安大地上的抗日武装,正如刘少奇所说,“联抗”部队名义上不是新四军,但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的一部分,是执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任务的武装部队,在苏中团结抗日斗争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勇敢的作战多次立下战功

“联抗”在执行统一战线工作等特殊任务中,也在抗击“敌伪保”的军事斗争中发挥重要意义。 1941年2月,参加了讨伐李长江投敌的战斗。 2月19日攻占白马沟,20日歼灭姜堰残敌。 随后,“联抗”部队又奉命东归,阻止日军对李部队的援助,在曲塘、胡家集之间的毛家涵子一带与日军交火,激战两个多小时,胜利完成任务。

“苏中地区一面团结抗日的旗帜”

1941年7月,“联抗”部队奉命北上训练,参加新四军三师的反“扫荡”战斗。 7月中旬,随军部从盐城转移到阜宁的止翅港,参加保卫军部、掩护军部搬迁的战斗,8月随军部返航。

1941年9月,“联抗”部队结束在军部的训练返回国防后,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参加了苏中地区的多次反敌伪“扫荡”战斗。 特别是1943年和1944年的反“扫荡”最激烈,其中几次以少胜多。

联抗战士在进行射击训练。

在“联抗”进行的多次战斗中,曹庄的战斗最为惨烈。 1943年春夏,日伪集中兵力大规模扫荡新四军苏中抗日根据地。 为了提高机动性,联队的抗部队化完全为零,重组为五个联队和一个特警队。 7月1日深夜,联抗部队分散活动。 在一系列参谋长贺敏学的带领下,与紫石县副县长魏耀南等领导的县政府机关合作,从时堰东南的汤达沟滚滚向前,掩护了县政府机关在矮墩墩地区开展事业。 划了一晚上的船,黎明到达。 7月2日8点左右,发现敌人占领了矮胖三里的曹庄,正慢慢逃跑。 贺敏学果断命令副辅导员姜亚连续三排迅速在村东头小桥阻击敌人,连续主力矮墩墩地在南侧阻击,掩护县政府机关和群众迅速转移。 在激战中,日军海军陆战队和伪军三十五师赵军山的特勤团用摩托艇蜂拥而至,切断头部,包围了一连串。 由于河网交错,加上敌人特点兵力,装甲摩托艇机动性强,不断进行织拆,挡在前面后砍,连续激战2小时,交替掩护,取得突破。 将近10点,联抗司令部得知一连被包围,马上副参谋长吴光明率二连从江家舍开始支援曹庄。 笔直插入曹庄和胖墩墩中间的柳沟,陷入包围圈。 冲破一连串的包围后,发现二连被困,想再次杀死救援,但为时已晚。 二连抗击了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多次冲锋。 士兵们打起精神,和日军挥舞着刺刀,苦战到下午5点。 群众全部转移后开始突围。 二中队英勇顽强地战斗,但最终由于敌我兵力的差距,只能战斗和退却。 在这次战斗中,“联抗”四大队二连抗击一伙敌人,顽强战斗8小时,日伪军伤亡200多人。 二连不到20人成功突破,被俘去30多人,剩下的人阵亡。

“苏中地区一面团结抗日的旗帜”

1944年3月,“联抗”集团被日本伪军4000多人包围,在仇湖的矮墩墩突围战斗中,杀伤日本伪军250多人,交出150多支枪突围,却出奇制胜,无一伤亡。 受苏中军区通令表彰,《苏中日报》和延安《解放日报》均有报道。

建设陵园永远缅怀

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位于海安市的龙头镇。 陵园占地面积现有3335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绿化面积18650平方米,其他环园水域10040平方米。 《新四军联抗烈士纪念碑》由国防部前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

1944年11月,紫石县政府为了埋葬抗战中牺牲的159名(现葬161名)官兵,建造了联抗烈士墓。 1998年,黄逸峰同志的骨灰被埋葬在陵园。

陵园首次建成时,主要建筑物有大门、纪念碑、明理堂、墓冢。 门柱在黄逸峰的题目中写道:“为保卫地方国家而抛头颅,倾注热血,忠于民主真理,树立了典范。” 门额是“浩气长存”。 碑文本来是黄逸峰写的,后来破损了。 1982年,“联抗”原副司令官李俊民重新编撰。 1991年,纪念碑建成。

“苏中地区一面团结抗日的旗帜”

1983年11月,纪念碑东侧建成了新四军联抗历史纪念馆,陈列了革命文物的一部分。 2005年,扩建纪念馆,将布展面积增加到230平方米,展出珍贵的历史文物、史料300件。 年,在新四军联抗历史纪念馆外增设了联抗清风户外景点。

明理堂于1991年与纪念碑同期建成,年,海安人民抗日史迹展陈被安排在其中。

2005年4月,黄逸峰诞辰100周年,纪念碑西北侧新建了逸峰阁。 年,联抗烈士陵园投入100万元以上维修标门、纪念碑、广场等。 年9月,中共海安市委、市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在联抗烈士陵园设立了新四军联抗人物馆。

联抗烈士陵园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要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甲级景区、南通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南通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南通市青少年革命以前流传下来的教育基地。 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抗日战争遗迹保护机关。

“苏中地区一面团结抗日的旗帜”

吴莹

标题:“苏中地区一面团结抗日的旗帜”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