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2字,读完约5分钟

龙虎网报4月5日报道,85岁的余婆从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出院,她的主治医生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金海将她送到病房。 3月23日上传到金银潭医院以来,余婆是李金海负责的年龄最大的患者,也是情况最危急、救治最困难的患者之一。 从见到余姑的第一天开始,李金海就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余姑病情的变化。 从最初的“危急情况”开始,患者第一次爬起来,脱离呼吸机,第一次吃饭,直到出院,李金海用14篇日记记录了剩下婆婆治愈的过程。

“85岁武汉婆婆出院,主治医生为她写下14篇救治日记”

以下是日记摘录,根据李金海急救日记和采访整理:

3月23日

第一次见到婆婆时,情况危急

今天,这是我第一次踏上武汉金银潭医院。 在南7楼的icu病房,有一位85岁的武汉婆婆,情况危急。 她已经在icu住了很久,同时靠呼吸机维持呼吸,但是重症患者在呼吸机使用久了之后,会发生呼吸机依赖,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反复感染,最终死亡的情况很多。

“85岁武汉婆婆出院,主治医生为她写下14篇救治日记”

我赶紧去了解她的病史。

该女性于2月13日发病,2月19日出现胸闷症状,随后进行气管插管,并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 3月13日,搬到金银潭医院以南7层icu。

另外还发现,该女性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达到200/100mmhg。 在过去一个多月的住院过程中,患者肺部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还并发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真菌感染等,治疗难度非常大!

住院后,我先给她继续采取抗感染、抗真菌、增强免疫力等措施治疗。 但是,要治好患者,还是要让她慢慢脱离呼吸机。 患者气管插管已超过3周,病程长,年龄大,如何调整抗感染治疗? 怎么让患者离线? 无法脱机时,患者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一旦进行气管切开,后期的护理和肺部感染控制可能会更加困难,这样的高龄患者将来再次封入切开的气管的可能性非常低。

“85岁武汉婆婆出院,主治医生为她写下14篇救治日记”

经过反复判断,我还是尝试了让患者离线。 在这种情况下,完全脱离呼吸机是不可能的。 我们试图降低呼吸机给患者呼吸的频率,允许患者在两次呼吸机通气之间进行自己的呼吸。 患者耐受性良好,是第一次尝试,也是第一次胜利。

“85岁武汉婆婆出院,主治医生为她写下14篇救治日记”

3月25日

要调整心脏功能,患者还需要呼吸机的支持

经过两天前呼吸机通气模式的调整,患者已经有了自己的呼吸,同时呼吸次数、呼吸力逐渐增加。

我和团队决定继续减少机械控制的呼吸次数。

因为是高龄患者,所以心功能有时会下降。 调整心脏给药后,患者心脏功能明显好转,自发呼吸模式调整后,患者完全可以适应。 只是,患者每次呼吸,机器给予的支持水平依然很高。 我们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步降低呼吸机支持水平,给患者提供呼吸肌阻抗训练、康复训练、四肢肌肉的主被动运动。

“85岁武汉婆婆出院,主治医生为她写下14篇救治日记”

3月27日

准确计算了营养热卡,患者第一次坐了下来

良好的营养支持是患者可以脱机的保障。 从接触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根据患者的体重,计算出患者每天所需的营养热卡和蛋白质,通过鼻肠管均匀提供营养支持。

在患者戴着呼吸机的情况下,扶着她,婆婆终于可以慢慢起来了! 我们也要刻意锻炼患者腰腹部的力量,这对增强患者后期脱机后咳嗽吐痰的能力很重要。

3月28日

成功进行了2个小时的离线实验,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经过前期的营养支持、肺水抑制、感染抑制、康复治疗,今天我们决定完全停止镇静和止痛药,对患者进行呼吸自主试验。

虽然这个考试通常只需要半个小时,但是岳母离线风险很高,我们给了两个小时的离线考试,患者通过了。 我和我的团队咨询了专家组组长齐声主任和病房主任陈旭峰,决定让患者离线。 一切就绪,护士长柳莹吐痰,我拔管,高媛护士准备经鼻高流量机器,一切都完美配合。 拔管后,患者呼吸均匀,手指脉搏氧气满意,老奶奶笑了,我们队也笑了,拍手庆祝。

“85岁武汉婆婆出院,主治医生为她写下14篇救治日记”

4月2日

婆婆可以吃饭了。 这是她44天来的第一顿饭

最近两天,患者思维清晰,能够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 今天婆婆说饿了。 我们给了她一顿饭。 老奶奶流着兴奋的眼泪,不停地说真香。 这是患者第一次吃44天饭。 这是质的飞跃。 新冠引起的肺炎患者如果有食欲,是好转的第一个信号,所以我的团队紧紧地拥抱着,患者为离线成功而感到自豪。

“85岁武汉婆婆出院,主治医生为她写下14篇救治日记”

4月5日

婆婆出院了,我们的汗没有白白流

截至4月3日,患者完全脱离氧疗,不吸氧呼吸功能良好,自主进食,体温近1周正常,停用抗生素,准备出院。

出院前,老奶奶最大的感慨就是感谢国家和医务人员,“一方有困难,八方支援,没有了你们,我这老命也没了,认识你们江苏队就是缘分,感谢你们。 ”。 看到岳母出院,我很高兴。 我们的汗没有白白流掉!

从武汉第一医院来到金银潭之前,我就知道在“疫情”后期,有很多高龄有并发症的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团队需要战斗,感谢团队成员。 齐栩、陈旭锋、金柯、陈波、朱蓓、田野、吴超杰、杨刚、甘丽娟、宋斌、麻夜食萍、麻

(特派记者王卫) )。

标题:“85岁武汉婆婆出院,主治医生为她写下14篇救治日记”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