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17字,读完约11分钟
展望指南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提出“1+9”政策体系,构建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三大高地,体现时代要求,加快建立符合南京实际情况、具有示范意义的自由贸易区体制,“在江北试点、在南京使用、为全省服务、为全国贡献”
设立南京区域专项快速发展资金,5年投入500亿元以上。 新注册并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公司,在成立5年内,将在公司所得税中超过应缴纳金额15%的地方保留一部分,并鼓励所有奖励公司。 对在区域工作的高端人才,最高可给予90%的个人经济贡献奖励; 对于海外高端紧缺人才,分类将给予一定的税负差额补贴。
今天上午,由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常务委员张敬华、南京市委书记主持,南京市市长韩立明等就自由贸易区南京区域政策集中发表。
前两天,习大大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确信南京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推动优质快速发展的地区增长极”。
此次南京对外公布的“1+9”自贸区领域政策,面向制度创新,南京设立自贸区快速发展专项资金,5年共投入500亿元以上,最大限度激励高新技术公司和高层次人才。 一连串的措施,充满了南京总是领先的决心。
具备“4个得天独厚”
张敬华表示,在对标研究、策划篇安排的过程中,南京感受更强烈。 南京地区发布好,特点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是改革开放的“潜力股”、创新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有人强调“有四大福气”:
区位特征优越。 片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和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汇处,东启西、联南向北相连,沿沿江近海,是长江三角洲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节点。
生态优越。 片区有9公里的滨江风光带,背靠120平方公里的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境优美,宜居,生机勃勃。
空之间的资源很丰富。 40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整体开发强度相对较低,存量未使用土地相对丰富,是苏南为数不多的可规划建设的黄金地块。
战术机会很好。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等多个国家战术在此交汇,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两区”的金字招牌在此重叠。
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特大城市、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南京的快速发展呈现出“稳中优进”的良好势头——GDP已经连续10个季度保持8%以上的增长率,居中国东部地区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首位。
自由贸易区南京区所在的江北新区发展更是迅猛、超前,这五年来人口增长了80多万人,直辖区的gdp增长率持续超过全市的5个百分点。
主攻“三大高地”
南京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建设国际影响较大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即围绕这一定位,以南京区域为新时期引领优质快速发展的“三大高地”
打造创新高地,是聚焦创新名城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支持重要技术创新,充分激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南京自由贸易区最鲜明的底色。
打造产业高地,是围绕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两城一中心”建设,突出自主可控的关键,不断提高产业快速发展能级,成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领头羊
打造开放高地,是创造服务国家战术的“大副本”,探索开放型经济、枢纽型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途径,形成更高效、国际接轨、竞争力强的一流商业环境。
南京的目标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体现时代要求,结合南京实际情况,加快建立具有示范意义的自由贸易区体制,真正承担“在江北试点,在南京使用,为全省服务,为全国贡献”的战术使命。 即南京政策要具有鲜明的南京优势,做到全省最好,全国一流。
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挂牌以来的100多天,南京大胆实践,率先尝试,探索了一些成果。 江苏省商务厅报告的6个全国可复制宣传案例中,南京地区独占3个。 在产业创新方面,南京地区精准医疗前沿产业快速发展取得突破,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在经营环境上,南京区域将率先在全省实现“2330”改革目标,探索落实“信用+承诺”绿色通道考核新模式,全力打造一流的国际商事法治服务环境。
南京地区挂牌以来,受自贸区效应带动,江北新区累计新建公司3000多家,其间工作日新增公司48家,比去年同期增长59%。 累计新增注册资本350亿元,月注册额比以前激增135%。 仅南京“金洽会”期间,就有投资量大、技术含量高的50个积分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额达到1187亿元。 然后,剑桥南京科学中心正式成立,华为鲲鹏生态产业基地开园运营,全球500强思爱普江苏创新赋能中心、500亿元规模的先进制造业国家大基金等纷纷落户。 今年三季度,江北新区集成电路、基因及生命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56%、65%。
制度供给的精度。 南京标志是最优的国际规则标准,形成了促进南京地区快速发展的“1+9”政策体系。 这个“南京案”呈现出三大特色亮点:
第一,最大限度地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便利化。 将所有可以下放市级权力的委托,重点放在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上,鼓励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申请。
第二,最大限度地支持创新驱动和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创新支持“研发特区”建设的集成电路不同增长阶段的公司,给予相应奖励; 对生命健康产业全面优化审批服务流程的重要项目用地,实行“必须保证”。 确定设立南京区域专项快速发展资金,5年共投入500亿元以上。
第三,最大限度地激励高科技公司和高层次人才。 例如,对区域内新注册并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公司,在成立5年内,将在公司所得税中超过应缴纳金额15%的地方保留一部分,并鼓励所有奖励公司。 对在区域工作的高端人才,最高可给予90%的个人经济贡献奖励; 对于海外高端紧缺人才,分类将给予一定的税负差额补贴。
推进“六大突破”[/s2/]
在上午的会议上,南京代市长韩立明发表了促进自由贸易区南京区域优质快速发展的意见。 这是“南京案”的核心。
该政策主要包括投资便利、国际化特色生态创新、促进主导产业高度集聚、建设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加强资源要素供给、服务完整精准化六个方面的文案。
推进全球投资便利化。 在南京地区建设全国第一个法治园区,加快引进律师事务所、仲裁、公证等国内外优质法律服务机构。
协助设立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向区内公司提供基于电子原产地证书( eco )自愿签证系统的国际贸易单证服务。
在审批服务中,“信用+承诺”绿色通道审批模式逐渐常态化,必须是普惠制。
推进工程建设行业“设计师终身责任制”,支持南京地区取消施工图审查或缩小审查范围,探索建立自主审查承诺制和信用管理联动体系等几个事项的改革。
建立国际化特色创新生态系统,支持“研发特区”建设。 授予南京区域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审批权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权。 支持领域龙头、骨干公司提出重要的前沿技术诉求,组织联合攻关,对重要项目进行“一事一议”的支持。 龙头公司基于内部研发设立的公司化运营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和分野性专业孵化器,可以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
支持区域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类中小企业在新技术和新项目上,与对应产业链龙头公司共同申报科技项目,提高项目竞争力。
在南京地区试点,鼓励外资或外籍人才队伍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享大型仪器设备和研发实验服务。
建立全国领先的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快速发展试验区,探索鼓励创新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建立涉外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审议机制。
支持南京地区重点产业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张榜招贤”制度的建立和运用项目化运营模式的推进。
促进主导产业的高度集聚。 建设“芯片之城”,重点克服eda行业核心技术难点,支持实施全产业链招商,联合、整合设计和方案的提供者,挖掘创新应用行业,建设特色产业链;
建造“基因之城”。 推进干细胞临床研究和细胞治疗等尖端医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积极争取海关将对B、C级特殊物品的审批权限下放至南京地区,对D级特殊物品实施“一次审批”政策,成为全国生物医药创新研究开发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支持“新金融中心”的建设。 推进科技金融创新,以实施qflp试验为目标。 推进数字金融,支持推进南京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研究中心和数字资产登记结算平台建设,在区域探索推进“台商银行”和台资证券企业的设立。
要点推进产业国际化。 放宽外商投资性企业设立申请条件,降低外国投资者资产规模要求,取消设立的公司数量要求。 支持区域重要外资项目优先申报列入国家重要外资项目名单。 建设一站式外贸服务中心、全流程第三方外贸服务平台,对贸易融资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 创新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模式,支持建设数字产品和服务、维修、研发设计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和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提高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 建立合作机制,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数据互联互通。
建设国际化人才集聚高地。 设立南京区域人才推荐委员会,自主制定人才评价标准。
区域认定的外国人材料可以直接取得就业许可,对在区域投资或创业的外国人材料提供高质量、高效的居留和出入境服务,符合条件的可以直接申请在中国的永久居留权。 对海外高端紧缺人才给予税负差额补贴。 推进海外人才职业资格和作用的相互认识。 取得国际专业资格的海外专家备案后,可以在片区开展相关业务。 允许外商独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外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区域定居。 为新引进有员工诉求的高级外国人才配偶提供员工。 建设“外籍人员服务站”。
加强资源要素的供给。 对于符合区域产业功能的项目,容积率经按程序批准后,可以进一步提高。 计划对区域新建人才公寓、租赁住宅在供应地方法、供应地价格方面提供土地政策支持。 加大对片区公司科技创新首批产品首次采购的支持力度。
鼓励外资投资兴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鼓励海外名校开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支持外商独资设立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
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国际远程会议,支持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试点设立,支持医疗机构加强与国内外保险企业的合作,开展国际医疗保险结算试点。
支持综合保税区的建设。 建立自贸试验区与综合保税区的联动合作与优势分离机制,重点支持研发创新活动分享通关便利,共享改革红利。
完善服务促进机制,鼓励初创性创新。 针对南京区域创新试点成功的经验,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如果是公务员,将给予三等功以上的相应等次奖励,企事业单位人员优先推荐各级劳动模范。
选拔聘任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专家,建立南京区域智库,实施市场化运营,围绕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定、制度创新、公司快速发展等,继续深入开展对策研究。 引入权威机构对区域创新试点情况进行第三方判断,及时总结宣传成功经验。
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关特别监管区、机场、港口等各类经济功能区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率先复制宣传创新经验,同时推进条件许可的创新任务,形成区际、部门间、层次间的整合创新成果
建立更加开放的纠错机制。 加强鼓励干事创业的方向,对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偏差错误,符合条件的,不作负面评价,免责或轻、轻解决。
执笔本日报交流记者颜芳许雯斐
照片江北新区
标题:“官宣!自贸区“南京方案”公布,“1+9”政策直指制度革新”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1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