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6字,读完约5分钟

每天早上,90天后赵驰到达南京南站,第一件事就是量一下同伴的体温。 通讯员盛伟摄

在这场“疫神”战中,生于20世纪90年代、生于20世纪00年代的积极参与和投资,谱写了他们人生中另一种青春的篇章,他们以巨大的爱心奉献和担当,凝聚了“疫神”中坚实的青春力量。

00后少年:一个人的身体力量有限,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获胜

“我是〇〇〇〇后,为了免疫,我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

说这话的是一个叫苫欣仪的女孩,2006年出生,今年才15岁。

卞欣仪的母亲在省人民医院工作,但疫情刚开始蔓延时,医院缺乏防疫物资。 苫欣仪的祖母喜欢手工缝制,建议用家里的布缝制。 棉布帽子也可以在非传染病区采用,防止粉尘和病原菌附着在头发上。

苫欣仪一听,马上赞同,主动要求做帽子给医院的阿姨们。

从设计到剪裁,苫欣仪都是在祖母的教导下从基础学到的。 祖母家有一台用旧脚踩缝纫机的机器,她花了一整天掌握了招聘方法。 因为一天只能做一顶帽子,所以一天只能做两三顶,技术越来越熟练。 每天早上,妈妈拿着这些帽子去医院,分给同事们。

““疫”战中的90后,从来不是“配角””

虽然小学生们力量有限,但是他们也用自己的方法为武汉加油。

新城北校区的五年级学生马广轩去年被选为“新时期江苏好少年”。 今年春节期间,当他得知许多医务人员在努力抗击疫情时,3名拿着彩笔画画、穿着防护服的白衣天使正在紧张地治疗患者。

“他们的精神感动了我。 希望疫情快点过去,他们能回到温暖的家。 ”马广轩说。

2003年出生的丹尼在00年代后期属于老大哥,疫情肆虐。 他参加了南京人防应急救援志愿者大队当志愿者,在南京南站提醒旅客们量体温,正确佩戴口罩。

“一个人的体力很小。 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就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病毒之战。 ’戴宁道,他稚嫩的脸充满了希望。

95后专业志愿者:关键时刻不能缺席

24岁的王敏是东南大学的大四学生,进入大学教育部,连续两年去贵州等地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上课,是经验丰富的专业教育志愿者。

新冠发生肺炎后,校团委计划对支援湖北省的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进行网上授课,王敏第一时间表示:“我有过教书的经历。 我会试着申请。 ”。

她被教授了四年级男生作文的妙计。 对这个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作文很无聊,很多孩子都有害怕困难的心理。 王敏查阅资料,按照知识结构制作课件。 为了便于理解自己的讲课内容,她首先把自己的弟弟作为“练习者”,直到弟弟完全理解才放弃。

““疫”战中的90后,从来不是“配角””

“我不是在学医。 不能去现场救人或受伤。 那样的话,我会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后勤工作。 这也是“疫情防控”。 ”王敏笑着说。

和王敏一样,1999年出生的赵驰虽然年轻,但已经有了丰富的志愿者经验。 她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大三学生,也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

今年三十日,赵驰回到盐城老家,大年初二,她接到团市委关于抗击疫情志愿者招募的通知,大年初四,她回到南京站在志愿者岗位上。

赵驰负责的是南京南站“爱心小屋”服务网站,志愿者们要测量进出车站的旅客体温,引导旅客们有序排队,保持安全距离。 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半,站了12个多小时腰疼,但她一天也没休息过。

赵驰最害怕的不是疫情,而是每天下班后从地铁出来回家的路。 数百米的路( (/k0 ) )谁都没有。 她只能通过和朋友打视频电话来给自己勇气。

记者从南京市委获悉,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众多志愿者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专业性,发挥了蓝天救援队、南京民安减灾应急促进中心、青之翼大学生社工联盟等重要意义。 这些组织的队员大多数是95后。

90后上班族:我们都有一颗热心肠

90年出生的顾晶晶是企业人事部的经理。 1月29日,她报名成为防疫青年志愿者,在南京南站、南京站、建邺区社区等地协助测量体温、填写“宁归”等。

这个经历很短,但对顾晶来说一生难忘。 “永远记住,奉献爱心、不求回报、帮助他人、为社会服务是我们志愿者的义务。 ”她说。

同样90后席文龙是滴滴司机,2月中旬,他加入了“医疗保障队”,免费接送了出行困难的南京医护人员。

“我学历不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正好知道南京白衣天使难以移动,我意识到发力的时候到了。 ’席文龙笑了。

2月14日,席文龙接送了几位在南京河西儿童医院附近预约的医护人员,直到晚上8点多才回家吃饭。 吃饭的时候,手机指示六合区的医护人员第二天6点50分开车去南京鼓楼医院。 席文龙查了一下,发现这个订单离他有36公里,又是这么快,只是犹豫了几秒钟,他还是按了抢断按钮。 “走得越远,坐出租车就越不方便。 必须保障医务人员流动的便利性。 ’席文龙解释说。

标题:““疫”战中的90后,从来不是“配角””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