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8字,读完约3分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一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具特色的手工技艺及鲜明的文化表现,成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而正所谓传承,则离不开那群充满天赋又满腔热血的非遗传承人背后的努力。随着国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一大批非遗传承人也得以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以一手精湛的“镶钢锻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华老字号张小泉也深知文化传承之重要性,不仅深耕文化传承活动,更是打造张小泉×匠师朋友系列,深挖匠师与传承背后的渊源。使更多人走近非遗匠师感受其坚守与努力。



(匠师召集令活动现场-东阳锡艺传承人卢晓侃现场展示)

东阳锡艺、民间剪纸作为承载地方特色及记忆的非遗技艺,其根本都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百姓。锡器历史悠久,自古就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贮茶色不变,插花花长久”的说法,是民间主流金属。其工艺造型独特,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氛围,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东阳锡艺制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样作为民间艺术文化的民间剪纸,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技艺深刻体现了群众人民的社会生活,而剪纸的表现语言不单单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求。



(剪纸艺术作品——方建国老师根据张小泉连环画创作的剪纸作品)

走进张小泉所打造的【匠师朋友】微纪录片,我们得以窥见东阳锡艺传承人卢晓侃及剪纸传承人方建国与非遗技艺的渊源。或许是受到家族基因影响,锡艺传承人卢晓侃从小便目睹父亲制作锡器。在敲敲打打的声音中长大,后来虽从事设计多年,最终还是选择回归锡艺传承,创新地以“锡艺+”跨界融合的方式,将锡艺之美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打破局限,走进现代生活重现盎然生机。

对剪纸传承人方建国而言,与剪纸的结缘始于兴趣,终于匠心。而作为其剪纸必不可少的忠实伙伴——张小泉剪刀也一同成长见证了一件件优秀的剪纸艺术品的诞生,对方建国来说,当看到一张普通的红纸在自己手中变成一幅剪纸作品时,之前种种辛苦,都会变成美好的记忆。



(剪纸传承人方建国老师)

择一事,终一生——手艺传承人大多以此为信念,在如今工业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标准化、高效率。但非遗技艺、匠人背后的匠心,凝结了人类劳动力和无价的手工技艺传承更是显得弥足珍贵。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如何共鸣、共融、共进,市场是导向,再创意和再创造是路径,这些年来,张小泉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表现形式,基于用户需求,创造了许多可以用于生活场景的产品,使得这些文化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对于张小泉而言,延续历史文脉不仅是同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更是匠人间心照不宣的共同目标。



标题:从匠艺到「匠心」,张小泉深耕匠师故事谱写非遗新章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sy/2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