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5字,读完约2分钟
移居过渡期:“伙伴”180天
“今天吃蔬菜和肉馄饨。 有空的人都回家哦! ”
“是的,收到了! ”
“辛苦了! ”
11月4日清晨,77岁的许慧娟在宗亲微信群里发了吃馒头的消息,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应。 上午,她和几个继女摘蔬菜,洗蔬菜,拌馅儿,包馒头。 中午,一碗馄饨出锅,香味扑鼻,十多人坐下来,满脸通红。
许慧娟和丈夫许进庭一直住在天宁区雕庄街道朝阳村委会柏墅村民小组。 今年5月初,整个村民小组被拆迁,但安置房间还需要1、2年,夫妇和村里的亲戚们一度为要去哪里而烦恼。
“平时在村上,我们喜欢聚在一起聊天。 ’许慧娟说,拆迁前,大家最谈论的话题是移居哪里,有人建议租房子,有人投奔亲戚,总之不太满意。 许进庭的二妹许银珍在远离村子的地方有几家商店。 我多年前开过酒店,现在租了门,关于空离开了房间。 “姐姐,妹妹,嫂子,请你们搬到我这里一起住! ”就这样,许进庭夫妇和二姐、小妹、二姐的儿子一家相继搬到许银珍家。 加上以前就和许银珍一家住在一起的许进庭的大妹妹,有六个大家庭一起生活。
这个聚会到现在已经半年了。 大多数孩子住在不同的房子里,但每天晚上都来和父母一起吃饭。 因此,许银珍家里每天晚饭烤17、8道菜,最多25人一起吃饭。 还是吃“流水席”。 每天的大菜不是鱼贝类,而是炖肉、炖鸡,炒菜和蔬菜在增加。 每天傍晚,第一张“桌子”是长辈,大概五六个人,最少吃最早的。 第二张“桌子”是大人给吃的孙子的孩子。 孩子们吃完后,骨干的第三次终于到了“桌子”。 因为他们爱喝酒,所以吃得最晚。
芬芳的“流放席”充满了人间的俗气,吸引到许进庭侄子的挚友,自掏腰包付1000元的“入团”费,每天一到吃饭的时候准时出现。 据许慧娟介绍,平时侄子小建负责采购蔬菜,侄子卫东负责烤中国菜,小建和他的女婿负责烤晚饭。 组团的第一个月,徐慧娟特意计算了一下,每月伙食费分摊,每人每天约15元。 于是,大家商量后决定,各家庭每月预付1000元,月末多退一点,少付一点。
徐慧娟说,为了拆迁,大家聚在一起生活了180多天,还过得很开心。 在这个移居的过渡期,大家都很温暖。
童岗陈凌虹郑蓓照片文字报道
标题:“其乐融融“搭伙”半年 迁居过渡期的幸福生活”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jdxw/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