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0字,读完约7分钟

虽然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是一种极其安全、极其简单的“救命神器”,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因此,在公共轨道交通上配置aed后,普及aed的采用方法,以诱惑人们在遇到突发疾病患者时能够提供帮助。

据报道,北京市从10月27日开始在轨道交通车站部署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的业务,目前部分网站已经完成部署。 2022年底,北京市全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的全面覆盖,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预计将达到80%以上。

为什么要在公共轨道交通上配置aed? 除了完整的配置外,为了发挥aed的最大效果,还需要采取那些措施?

救治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是一个难题

在明确aed的用途之前,需要知道什么是心跳停止。

通常,心脏通过有节奏的搏动向全身供血。 但是,如果心脏部位的肌肉同步收缩,取而代之的是不能像蠕动一样颤动,心脏的泵功能就会消失。 如果这个颤抖没有马上消除,很快就会导致心跳停止,然后引起心跳停止。

有人心跳停止的时候,马上进行应急处理是很重要的。 数据显示,急救时间每延迟1分钟,患者存活率就下降7%至10%。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徐峰教授介绍,全球因心脏骤停猝死数量排名首位,我国心脏猝死年发生率为41.8/100000人,院内生存率为9.1%,院前生存率仅为1.3%。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医院内有专门的医疗设备来救助心跳停止的患者,但是心跳停止多发生在公共运动场、交通中心(机场、车站、地铁站等)、购物中心、工厂等医院外的公共场所。

年,美国心脏协会提出,早期急救措施对提高院外心脏停搏患者的生存率非常重要。 资料显示,院外心脏骤停患者80%由心室颤动引起,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患者可能在发病数分钟后死亡,心室颤动必须通过电除颤得到纠正。

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器械,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进行电除颤,救治心脏骤停患者。 与以前传说的除颤器不同,aed可以由非医疗专家采用。 专家表示,在发现院外心跳骤停患者时,现场第一目击者利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将提高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的院前复苏率和院内急救成功率。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根据《中国aed配置与投入专家共识()》,目前高度自动化的aed操作方便,非专家经过培训后采用,极少出错,能够处理医务人员无法第一时间比较有效救治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难题。

为此,专家建议,在公共场所合理有效地配置aed,以救治心脏骤停患者。 近年来,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大力推进aed的普及。

2019年,南京市红十字会首批购买100辆aed,其中35辆设在南京地铁换乘站和行人较多的站点。 今年4月,南京市苜蓿园地铁站附近的健身馆内女性心跳停止,健身教练、地铁站值班站长、值班警察等相继对女性进行心肺复苏,并利用地铁站设置的aed对女性进行了电击除颤,成功救人。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必须在公共场所普及急救设备

“将急救设备、设施作为公共场所的标配,可以加快应急响应速度,争取急救黄金时间,降低院外死亡率。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董鹏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做了如下发言。

美国心脏协会( aha )课程导师、中国国家紧急救援人员竺璐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现在还只是在地铁、机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普及aed,将来应该向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进行宣传。 ”。

除了公共轨道交通网站之外,还有其他应该配置aed设备的地方吗?

《中国aed布局与投入专家共识(》建议,学校、医疗机构、体育场馆、大型超市、商场、电影院、游乐场等人口密集、移动量大的场所和高危人群家庭也应配备aed和相关应急设备。 根据地区人口基数和急救诉求等因素,“每10万人配置100—200台aed”的大致情况是:明确合理的公共场所aed配置数量,可以统一规划aed的配置。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近年来,一点城市的aed配置率明显增高。 但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林表示,从全国来看,各地公共场所部署的aed约2万台,每10万人中不足1台,远远不能满足我国10万人中41人以上猝死的急救需求。 他建议各级政府重视并支持aed的部署工作。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时,第一目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aed,赶到患者身边是基本情况。 在正常室温下,心跳停止4分钟后脑细胞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 如果有10分钟以上的时间,患者接受救治也可能是脑死亡。 所以掌握“黄金4分钟”进行救治是非常重要的。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专家提出由政府主导设计aed布局网络,建立aed互联网和体系,统一管理aed新闻入网登记,利用新闻化技术绘制aed地图。 它还建议政府确定aed安装APP的法律责任问题,并推动制定或修订aed相关法律条文的计划。 也鼓励政府主导在公共场所配置aed,鼓励公司、个人捐赠,有条件的机构自行配置aed。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据说有些公共场所配备了aed,但不容易观察aed的具体位置。 对此,专家在放置aed时,应固定醒目地标示,遵循科学安装要求,并及时、定人维护,确保aed设备的安全和实用,在大家惊慌失措的情况下,在“黄金4分钟”内迅速查看aed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使人们能够帮助遭遇突发疾病的患者

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王致新建议,各级教育机构要加强心肺复苏等教育。 北京市政协委员雍莉建议,aed必须注明适用症,具备视频教学,反复播放,让旅行者了解aed的采用方法,以防万一。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不仅是心肺复苏术和aed的配置,也诱惑人们敢于拯救、拯救遭遇突发疾病的患者。 ”竺先生说。

河南省郑州市红十字法律业务志愿者队伍队长冯海河说:“aed是一种极其安全、极其简单的‘救命神器’,但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但是,即使是没有操作过的人,也可以通过设备上的声音提示来掌握设备,所以采用并不是很难。 ”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北京密云区医院急诊科医生说,记住aed操作四个步骤即可——开机、贴电极片、分解结果、听取除颤提示。 aed分解完成后,患者发生心室颤动时,仪器通过声音警报或图形警报提示。 在明确没有人接触患者后,按“电击”按钮。 专家表示,电击时,患者突然抽搐,如果不需要除颤,就不会提示aed。 即使错误地点击了除颤按钮,设备也不会放电。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 2019—2030年)》,其中将“积极参加逃生和急救训练,掌握基本逃生技能和急救技能”写入行动目标,“2022年和2030年前取得急救训练证书的人员分别为1人。

据说在发达国家,掌握急救技术已成为许多人的基本技能。 德国的急救技能普及率达到80%,法国达到40%,中国成人心肺复苏普及率不到1%。

北京急救中心急救专家贾大成说:“掌握急救技能是对家人和周围的人负责,每个家庭至少要掌握一两个基本的急救技能。”

除了配备aed外,嘉大成认为公共场所应该配备急救包,包内一般包括三角巾、绷带、止血带、夹板、胶布等。 竺表示,当务之急是向民众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意识。 (代小佩) )。

标题:““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 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地址:http://www.jianghexincheng.com/jskj/8643.html